一些“豆腐渣工程”,普遍存在偷工減料行為。特別是一些“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由于資金緊張,就在降低標準、采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上打主意。于是,一個個“驢糞蛋”工程被人為造就出來,表面光鮮,內在質量脆弱。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特殊天氣的出現(xiàn),“優(yōu)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就成了意料中的事。違背建筑規(guī)律,一味追究“政績”和“形象”的人,應該汲取教訓。
“優(yōu)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工程監(jiān)督和監(jiān)理不到位、不盡責的教訓同樣不能放過。目前,不少工程監(jiān)理單位不盡職,過分遷就業(yè)主要求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導致一些工程質量監(jiān)理形同虛設,甚至成了擺設。于是,一些存在質量隱患的工程堂而皇之地驗收通過,有的甚至評上了“優(yōu)良工程”。加強工程監(jiān)理,同樣是防止“優(yōu)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的教訓之一。
“優(yōu)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質量評定體系和方式存在不足的問題也應重視。有些工程本身的問題較多,但是,在行政干預下、在金錢誘惑下,一些“豆腐渣工程”躋身“優(yōu)良工程”。
“優(yōu)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腐敗預防、責任追究的問題更不能放松。事實證明,腐敗是不少“豆腐渣工程”問世的重要原因之一;責任追究不徹底,從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xiàn)。必須完善好才行。
“優(yōu)良工程”不斷變身“豆腐渣工程”,教訓深刻。但是,有些地方并沒有認真汲取教訓,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問題發(fā)生了,處理一兩個人了事,并沒有完善相關的預防、監(jiān)督等制度措施,或者也只是將制度和措施掛在了墻上,寫進了文件中,而沒有落實。這一狀況應該盡快改變。
【啟示與思考】
鋼筋是鋼筋,竹條是竹條,兩者抗拉力和抗壓力有天壤之別。竹條柔軟易腐爛,鋼筋則堅硬耐用,與混凝土結合不僅可以避免風蝕腐爛,而且可以增強混凝土強度。依照常識,混凝土只能與鋼筋結合,而不能與可燃易腐的竹條結合。前者是強強結合,后者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竹條混進了混凝土,不久就會腐爛,混凝土會被腐爛的竹條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方塊,這哪里能提高工程質量,只會給工程埋下安全隱患!
用竹條替鋼筋增強度,其不是增強度,而是毀質量。既然如此,就不能只由施工方自說自話,而要給以科學解釋,不讓施工方達到逃脫懲罰的目的。如果設計圖紙真沒有要求加設鋼筋,施工方便犯下常識錯誤,這樣的施工者根本就沒資格承擔道路刷黑工程。如果設計圖紙有使用鋼筋要求,施工方用竹條替代鋼筋,這是偷工減料,貽害無窮。監(jiān)理人員視而不見,這是瀆職行為;若個中存在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則要立案調查,不讓損害公共安全者從中撈到好處。
那么,黃岡市黃州城區(qū)給道路施工,為何要用竹條替代鋼筋?莫非如網(wǎng)友調侃的那樣,如今科技發(fā)達了,種出來的竹子也是高強度的,可以替代鋼筋不成?如果真是這樣,竹條上崗了,鋼筋下崗了,既可節(jié)約建設成本,又可減少環(huán)境污染。施工方近于解嘲般的解釋稱,原設計并無布鋼筋的要求,加鋪竹條是他們自己所為,是為增強混凝土強度,并且費用都由自己承擔。如果是這樣,施工方做賠本買賣,就是好心而非歹意,應該得到贊揚才是。
市政工程往往牽動大眾的神經(jīng),不僅僅是因為它出現(xiàn)了眾多的問題,然很多的百姓對于市政工程早已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監(jiān)督的缺失以及信息的不公開,也讓很多的政府在遭受百姓質疑的同時百口難辯。其實無論是用竹條增加強度也好,還是需要鋼筋增加也好,很多時候解釋才是最好的“原材料”。
正如網(wǎng)友調侃一般,科技的發(fā)達讓現(xiàn)在種出來的竹子都是高強度的“代言人”,不僅可以鋪路,還可以架橋甚至是蓋高樓大廈。這僅僅是百姓們對于政府不滿的一種表現(xiàn),試問用竹條建設的大樓有誰敢用,至少當下的科技還不能滿足這樣的需要。
在常人的眼里鋼筋混泥土才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它代表的是無堅不摧,然而在杭州竹筋混泥土早已不再是大眾眼中的另類,它的好處正在一點點的被大眾所發(fā)現(xiàn)和接受。
竹筋的抗拉強度在112.89-331.49MPa的平均水平以上。也就是說其抗拉強度將高于222.19MPa。也就是說等于或者高于鋼筋的抗拉強度235MPa。如果確實是優(yōu)質竹材,其抗拉強度將遠高于鋼筋。當然我們不清楚當?shù)氐闹駰l是否使用的是優(yōu)質的材料,但是這一點足以證明竹條并非不能替代鋼筋。竹材的抗腐蝕性也堪比鋼筋,早在吳越王時期,其建造錢塘江所用的欏木,經(jīng)過千年海水的腐蝕,仍能保持皮爛木不爛,繼續(xù)充任護佑我鄉(xiāng)邦之干城。故而面對鋼筋被竹條所取代而帶來的危機,我們更需要的是增加信任的“強度”,而不是僅僅依靠鋼筋而增加百姓“信任的籌碼”。
中央八項規(guī)定要求密切聯(lián)系群眾,相信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正是在此。信任是國家發(fā)展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那么上層建筑再美麗,都會有坍塌的一天。故而我們的政府各級部門,應把公開作為發(fā)展的“金鐘罩”,讓老百姓能夠參與到城市的建設中,那么他們帶給政府的只會是智慧,決然不會是麻煩。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