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到去年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到8517.2萬名,基層組織總數達到430.1萬個。這個數字,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和生機,也讓人們看到了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當前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精神實質和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如何建立這種“血肉聯系”?毛澤東同志當年的一個比喻無疑能夠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黨員是種子,人民是土地,說得多么生動形象,又是多么恰當妥帖。8500萬共產黨員深入到群眾中間,猶如8500萬顆種子播進肥沃的土地,其美好的景象多么動人!不過達到這種境界,首先需要我們從思想上深刻認識種子與土地的關系。
先有土地,后有種子,人民群眾是黨的生命之源??谷諔?zhàn)爭時期,英國記者斯坦因在采訪毛澤東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問他是“中國至上”還是“共產黨至上”。毛澤東同志樸實地回答說:沒有中華民族,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你還不如這樣提問題:是先有孩子還是先有父母?這個比喻和上面的比喻有異曲同工之妙,說明的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黨離不開人民群眾。歷史事實也是這樣證明的,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險惡形勢下,是靠了人民群眾組成的“真正的銅墻鐵壁”,才實現了“我自巋然不動”;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是靠了人民群眾“最后一碗米送去充軍糧,最后的破棉襖蓋到擔架上,最后的兒和女送到隊伍上”,才使人民軍隊能夠生存,不斷壯大,終于勝利。在和平建設時期,特別是在我們黨遇到各種困難,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重災難的情況下,也是靠了人民群眾對黨的無比信任,始終同黨一條心,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我們黨才順利地度過了難關,踏上了新的征途。
種子從土地中吸取營養(yǎng)和水分,才能發(fā)芽、生長,黨從人民群眾中吸取智慧,才能實行正確有力的領導。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這樣講,決不是故作謙虛,而是建立在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之上的。離開人民群眾,任何英雄好漢都會成為“光桿司令”“孤家寡人”,都必敗無疑。而只有走到群眾之中,聽取群眾的意見,總結群眾的經驗,才能提出正確的理論,制定正確的政策,開創(chuàng)正確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是小崗村農民的十八顆手印,闖出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新路子;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開創(chuàng)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局面;是深圳等經濟特區(qū)干部群眾的敢試敢闖,才在封閉僵化的舊體制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對十四大報告的送審稿中懇切地指明:“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范圍內,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這就是真正的領袖的風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