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想案例】
編者按:一個女孩臨近高考時棄考,她認為:“上四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xiàn)在出去打工。”5月26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農村孩子為何不愿躍“龍門”》的文章,文中分析道,“農村孩子棄考傳遞出一個信號:底層上升通道受阻,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劇,貧窮將會代際傳遞,一代窮世代窮。推進城鎮(zhèn)化重點是人口城鎮(zhèn)化,階層固化阻礙了農民變市民,將給經(jīng)濟社會轉型帶來沖突和風險。”讓我們共同關注本期經(jīng)典案例。
【事件介紹】
人民日報:農村孩子為何不愿躍“龍門”
促進教育公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機會,才能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高考臨近,堂兄家的女兒突然決定放棄高考,這讓堂兄急得坐臥不安,一天幾個電話找人勸侄女。侄女的反應倒很平靜:“上四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xiàn)在出去打工。”侄女說,在她就讀的鄉(xiāng)鎮(zhèn)高中,升學率低,上好大學難,棄考的同學屢見不鮮,“除非你考上一線名校,否則念書的路也不平坦。”
讀書改變命運,這是我們從小認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這代人眼中,這條路越來越難。過去10多年間,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不斷增大,但農村生源在重點大學所占比例卻逐年下降。北大的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降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也僅占17%。不少農村學子放棄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來越窄。
農村孩子不愿躍“龍門”,癥結在于城鄉(xiāng)教育資源不均衡,競爭不公平。農村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年,教育投入越來越給力,但教育嫌貧愛富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動輒花上億元建設超級中學,優(yōu)質教育資源集中到少數(shù)學校。而一些農村學校,卻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數(shù),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課,農村孩子入學率、升學率和受教育程度遠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響,農村孩子難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學的機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