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恢宏之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猶如黑暗海面上高聳的燈塔,給革命的航船指引了方向、鼓舞了士氣。“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思想、“支部建在連上”的重要建軍原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術、《論持久戰(zhàn)》……偉人們無窮的斗爭智慧成為中國革命火種得以保存并逐漸燎原,最終走向勝利的利刃和法寶。
生活在林區(qū)的人最害怕的恐怕是火了,“一點星星之火, 可毀萬畝苗林”。然而,懂得自然規(guī)律的人更知道,自燃的森林大火可以除掉害蟲,可以將弱生命力的樹木剔除,更能為成千上萬粒種子提供肥沃的養(yǎng)分。不久之后,成片的小樹苗會破土而出,新生林茁壯成長。一定意義上說,火是森林自我修復、綿延不衰的苦藥良方——這是生態(tài)的物競天擇、森林的滄桑正道。
人類作為大自然最杰出的產(chǎn)物,歷史的長河同樣記載著它每一次“星火燎原”的自我救贖,從而有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直至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不斷新生。紀錄片《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用史詩般的語言將共產(chǎn)主義運動星火燎原的軌跡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烏云密布”的地球上,最先亮起的是西歐,接著到了東歐,沙皇俄國的腐朽迅速讓共產(chǎn)主義火焰燃起,20世紀初期傳到了中國。此時的中國,三座大山下“害蟲”猖獗、民不聊生,人們渴望有一把火能埋葬萬惡、給予新生、指引光明。中國共產(chǎn)黨義不容辭地接過了中華民族自我救贖的時代重任。歷史不會忘記,嘉興南湖上13人唱起的《國際歌》,點燃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星星之火;歷史不會忘記,八角樓里那盞微弱的燈光,有力地指出了中國革命正確的前進方向;歷史更不會忘記,在那個黑暗的年代,2.6萬多人的黨員鮮血,沸騰了四萬萬同胞的凌云壯志,“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將革命的紅旗最終插遍了神州大地。誰能想到這共產(chǎn)主義奔騰的火焰,最初是那么的弱不禁風、撲朔迷離?誰又能否認,沒有堅定的信念、領袖的智慧、不斷壯大的隊伍,星星之火如何能夠燎原?
對馬克思主義矢志不渝的信念,給了星星之火不竭的原動力。信念是風,讓火種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中國共產(chǎn)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面臨著外患內(nèi)憂: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革命隊伍不斷縮小,僅僅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的斗爭,犧牲的先烈就有4.8萬之多;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王明的“左傾”冒進主義,以及黨內(nèi)的悲觀主義者不斷削弱著黨的有生力量,革命火種搖搖欲墜。然而,“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總按自己的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在黨和紅軍生死攸關之際,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zhàn)略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曙光在中國革命的黑暗中亮起,中國革命從此走上了通往勝利的軌道。崢嶸歲月,血與火的洗禮,正是無產(chǎn)階級先烈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悔信念和執(zhí)著追求,對救人民大眾于水火之中的責任擔當和前赴后繼,保證了中國革命運動的火種不偏離方向,始終沿著正確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前進,前進,再前進。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無窮智慧,讓星星之火落地生根。有首歌唱得好:“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20世紀的中國,實現(xiàn)了從黑暗到光明的大跨越,史冊永遠銘刻,挑起這改天換地重任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及其開拓者們的不朽貢獻。人民不會忘記,紅色政權在中國的拓荒之旅是多么的地步履維艱:敵人的炮聲就在耳畔,同志的熱血還未凝固,“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人民不會忘記,就是在這樣“黑云壓城城欲摧”的革命黑暗中,在黨內(nèi)悲觀主義彌漫、軍隊每天都有逃兵的境遇下,毛澤東的恢宏之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猶如黑暗海面上高聳的燈塔,給革命的航船指引了方向、鼓舞了士氣;人民更不會忘記,“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思想、“支部建在連上”的重要建軍原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術、《論持久戰(zhàn)》……偉人們無窮的斗爭智慧成為中國革命火種得以保存并逐漸燎原,最終走向勝利的利刃和法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