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系著紅色的絲巾,溫和地笑著,是那么的秀麗溫婉,文靜祥和。
這是那個被人們傳頌,頑強不屈的“拼命三郎”嗎?
這是那個被人們銘記,無私無畏的“鐵娘子”嗎?
這是我兩年前見到的那個她嗎?
閉上雙眼,兩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現(xiàn):嬌小的個頭,精致的裝束,溫和的笑容。然而,當握著她的手時,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堅定和力量。
沒錯,就是她———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王瑛。

睜開眼,目光再次觸及她的笑容,我的視線模糊了。
47歲的她,用生命在天地間書寫了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無限忠誠。
她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不會屈服于病魔,還有好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呢。”
2006年10月,我去四川采訪,與王瑛初次見面。她,齊耳的短發(fā),微彎的劉海,精致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金邊眼鏡,展顏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我怎么也無法將這美麗的女子與肺癌晚期患者聯(lián)系在一起。我一時語塞,感覺任何安慰和鼓勵都是多余。細心的王瑛似乎有所察覺,她笑瞇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用那川味十足的普通話說:“我不會屈服于病魔,還有好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呢。”
與王瑛匆匆一別就是兩年。這兩年中,我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她,并堅信奇跡會在她身上發(fā)生。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突襲四川等省。我不禁想到了王瑛,她怎么樣了?
那時的王瑛,正在重慶接受治療,她也體會到了強烈的震感。
南江震情嚴重嗎?倒沒倒房子?老百姓怎么樣?病床上的王瑛擔心不已。
用自己的手機打不通、用丈夫的手機打不通、用司機的手機還是打不通……她如坐針氈,一遍又一遍地往縣里打電話。
晚上十一點,電話終于通了,王瑛了解了南江的災情后,要求立即成立縣紀委監(jiān)察局抗震救災應急機構,嚴肅工作紀律,所有紀檢監(jiān)察干部立即奔赴抗震救災一線。當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好以后,她才想起給巴中的老母親打去電話。
有人撕心裂肺地哭喊,有人被埋在廢墟下痛苦地呻吟……第二天,電視機前的王瑛再也坐不住了:“我必須到最危險、最困難、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毅然拔下針頭,王瑛不顧病痛、不聽勸阻,拖著羸弱的身體趕了500多公里的山路回到了南江。
余震不斷、碎石滑落……來不及休息,顧不上危險,身體虛弱、不斷咳嗽的王瑛帶領縣紀委監(jiān)察局的同志們踏著瓦礫碎石,用最短的時間來到了燕山、高塔、八廟等鄉(xiāng)鎮(zhèn)。組織轉移安置群眾,一戶一戶核查災情,幫助房屋倒塌的農戶搭建帳篷……這樣“連軸轉”地抗震救災,王瑛一干就停不下來。
7月,正值“雙搶”的農忙季節(jié),炎炎烈日,酷暑難當。余震不斷來襲,燕山鄉(xiāng)田里小麥還沒收割,可是這里的青壯勞力還在外打工,家里就留著老人和小孩。王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可決定著村民們一年的收成??!她立即組織縣紀委監(jiān)察局和燕山鄉(xiāng)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幫助農戶搶收搶種。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她便在田里忙活了。她割麥子的動作很慢,卻非常認真專注,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上往下淌,皮膚也被曬得紅紅的,可她還是每天堅持著。”南江縣監(jiān)察局副局長何勇強忍著眼淚,用顫抖的聲音說起了當時的場景,“太陽這么毒,我們七尺男兒個個都累得不想動,可是看著她拖著柔弱的身軀,還帶著重病干這么苦的活,心里真不是滋味,一方面替她擔心,怕她經不起這種強度的辛苦,另一方面又驚訝,不知道她這么小的個子是怎么撐過來的。”
極度的勞累使王瑛的病情迅速惡化,她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咳嗽不止、大汗淋漓。同事們心疼她,勸她好好休息,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始終堅守在“前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災區(qū)群眾心上。
災后重建期間,資金物資使用量更大、涉及領域和環(huán)節(jié)更多、時間跨度更長、監(jiān)督檢查任務更艱巨……身體極度虛弱的王瑛多次召開會議,周密安排加強對抗震救災款物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制定了相關紀律規(guī)定。
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被發(fā)動起來了,面向社會公開聘請的義務監(jiān)督員行動起來了。他們深入重點部門、重點鄉(xiāng)鎮(zhèn)開展救災款物專項監(jiān)督檢查。縣紀委監(jiān)察局落實專人24小時接訪,在重災鄉(xiāng)鎮(zhèn)集中設立了現(xiàn)場投訴點,及時調查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
看到工作步入正軌,身體實在扛不住的王瑛才再次回到醫(yī)院接受治療。但她的心始終留在南江,留在遭受苦難的鄉(xiāng)親們身上,每次化療結束,她都立刻趕回南江。
有力的監(jiān)管,確保了南江2.37億元抗震救災資金、32萬套衣服、8000床棉被和2000噸其他救災物資都及時發(fā)放到災民手中。然而王瑛的病情卻進一步惡化,癌細胞擴散全身,她已經被折磨得形銷骨立。
2008年9月,一名肺癌專家來重慶會診,對王瑛而言,這是一次極好的復診機會。此時恰逢省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jiān)督工作組前來檢查指導工作,縣委決定讓王瑛去重慶復診,由別的同志代她匯報工作,但王瑛卻說:“我是紀委書記,全縣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jiān)管工作我最熟悉,我不能走。”
就這樣,她放棄了最后一次可能延續(xù)生命的機會。
在每月一次的化療當中,病床上的王瑛依然時時牽掛著受災群眾的生活和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多次打電話要求加強對救災款物的跟蹤監(jiān)督,常常是一邊講話一邊劇烈地咳嗽,放下電話已是筋疲力盡。
2008年11月26日,王瑛專門安排縣紀委同志代她到對口聯(lián)系的鄉(xiāng)村走訪慰問,了解災后重建和貧困群眾安全過冬的情況。
11月27日,王瑛再次乘車前往重慶治療。車子剛開出幾十米,她使盡力氣用微弱的聲音詢問陪同的南江縣紀委常委張晉平:“救災物資……情況怎樣……”張晉平說:“你就放心吧,好好休息,到了醫(yī)院再向你匯報。”
“離醫(yī)院大概還有二十多分鐘的路程,我看到她的頭偏在了一邊,開始以為她睡著了,但覺得不對勁……她實在是太累了,就這么靜靜地走了……”張晉平哽咽著,任淚水順著臉頰肆意地流淌。
她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如果我怕得罪人,那我就得罪了‘紀委書記’這個稱謂!”
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時刻豁得出、平常時刻更看得出,王瑛便是這樣的黨員干部。王瑛曾經被四川省紀委、省監(jiān)察廳表彰為“辦案先進個人”,是全省基層紀委書記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同事們都敬重她,說她是一個無私無畏的人。但她那嬌小柔弱的外形總讓我覺得與“黑臉包公”有些不相稱。兩年前,我曾好奇地問她:“都說干紀檢這一行容易得罪人,你一介弱女子,就沒有顧慮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