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查找廉政風險點。一是查找崗位(職責)風險。對照以往履行職責、執(zhí)行制度的情況,通過自己找、領導提、群眾幫、組織定等多種形式,分析并查找出個人在行使權力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二是查找處室風險。對照職責定位和行使的權力,查找出在業(yè)務工作流程、制度機制和外部環(huán)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三是查找單位風險。重點查找領導班子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項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方面容易產生的風險。四是查找行業(yè)(系統)風險。針對行業(yè)或系統特點,查找行業(yè)(系統)在業(yè)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共性問題。對查找出來的廉政風險,上級組織要進行審定,并在一定范圍進行公示,接受監(jiān)督。
3、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風險發(fā)生的機率或者危害程度,進行分析、評估,確定排查出來的風險點的風險等級,經審核后在一定范圍進行公示。
㈡制定并實施防范措施(執(zhí)行do)。對可能發(fā)生腐敗行為的重要崗位、重點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制定嚴密的監(jiān)控措施,通過前期預防措施、中期監(jiān)控機制和后期處置辦法,及時糾正不當行為,避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演變?yōu)檫`紀違法行為,并適時將風險防范措施上升、固化為反腐倡廉制度,著力形成以崗位為點、以程序為線、以制度為面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1、崗位(職責)風險防控。對照崗位職責以及與業(yè)務工作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風險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2、處室風險防控。對照職責要求,根據查找出來的在管理事項、審批事項、執(zhí)法檢查事項和單位職能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點,從工作流程、制度機制和外部環(huán)境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部門防控風險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3、單位風險防控。由黨政領導班子對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要求,圍繞決策、執(zhí)行過程和監(jiān)督、檢查、考核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研究制定具體防控措施和相關工作程序,統一以流程圖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
4、行業(yè)(系統)風險防控。分析行業(yè)(系統)存在的共性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風險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形成廉政風險防范管理上下一體、左右聯動的通暢、有效運行機制。
㈢評估及檢驗防范效果(考核check)。通過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評估反饋等方法,對廉政風險實行動態(tài)防控,對于未實現預定目標的,重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直至達到預定目的。對風險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對等級較高的風險點,在分管領導管理的基礎上,單位主要領導負責防控;對等級一般的風險點,分管領導負責防控;對等級較低的風險點,科室領導負責防控。加強內部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的結合,整合監(jiān)督資源,實施有效監(jiān)督。
㈣考核防范效果,完善管理體系(修正action)。建立和完善廉政風險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過信息監(jiān)測、上級檢查、社會評議等方式,對風險防控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廉政風險防范管理考核工作與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標考核以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等結合進行。根據考評結果,糾正存在問題,完善工作措施,修正風險內容,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及時糾錯、內外監(jiān)督、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逐步形成內部管理有制度、崗位操作有標準、出現問題能修正、事后考核的依據的風險防范管理體系。
十四、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從階段上分有哪些主要預防措施?
針對確定的廉政風險點,建立前期預防、中期監(jiān)控和后期處置“三道防線”,對可能發(fā)生的腐敗行為實施有效控制。
㈠前期預防措施是針對風險點采取的預防性措施。主要是綜合運用各種工作手段,將預防腐敗融入各項業(yè)務工作中,貫徹于各個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腐敗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制定前期預防措施的關鍵在于從本單位、本崗位的具體工作中找準“風險點”,將前期預防措施明確為具體工作任務,以便組織實施和監(jiān)督考核。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