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樊城區(qū)紀委牽頭,將治庸辦、糾風辦、優(yōu)化辦等六辦合一成立“馬上辦”辦公室,讓企業(yè)、居民遇見的難題能“馬上就辦”。對于社會上一些質疑的聲音,樊城區(qū)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厚文解釋稱,只要社會受益了,作秀也是可以的。(3月31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很多地方都設立了類似“馬上辦”這樣的機構。不可否認,“馬上辦”著重解決群眾辦事的時效性,確實解決了許多原本較難解決、不想解決的問題,發(fā)揮了集中、高效的政府作風。然而,在現實中,“馬上辦.”是在和其他部門對比中產生的。成立“馬上辦”,很多情況下恰恰是別的部門不能或者不愿意“馬上辦”。
“馬上辦”之所以受到地方青睞,還因為一些地方的“馬上辦”是根據主要領導要求成立的,對主要領導負責。據稱,“2011年11月樊城區(qū)全區(qū)召開的‘治庸問責、提速增效’工作動員大會上,區(qū)委書記鄧卓海對懶散干部提出批評。治區(qū)先治庸,‘馬上辦’辦公室應運而生”。“馬上辦”再次生動地說明: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
轉變作風是面向所有部門、全體公職人員的要求,既然“一把手”看到了行政劣習,為什么不認真落實轉作風的規(guī)定?試想,“馬上辦”的理念如果全面推進、整體落實,所有部門所有人員一律遵行,豈不比一個“馬上辦”更為有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僅僅因為“一把手”重視,“馬上辦”就發(fā)揮作用。如果“一把手”注意力轉移了,或者“一把手”更換了,“馬上辦”還能夠發(fā)揮作用嗎?樊城區(qū)的“馬上辦”,是由治庸辦、糾風辦、優(yōu)化辦等六辦合一成立的。而治庸辦這些部門,并不在當前的行政序列中,其本身也是為了轉變作風而成立的,其成立的初衷,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馬上辦”。這不能不讓人擔心,今日“馬上辦”會不會成為昨日“治庸辦”?
作風問題存在著反復性、頑固性和復雜性,很難畢其功于一役。重點領域重點對待,先成立一個“馬上辦”示范推動,這能夠理解。但必須看到,轉作風不只一個“馬上辦”就能實現的。轉變作風必須全面推進,不留死角。如果成立一個“馬上辦”,其他部門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看著辦”,那么,行政效率反而會大打折扣。況且,“馬上辦”畢竟只是一個臨時機構,要切實轉變干部作風,還須拿出硬碰硬的勇氣,從單兵突進回到整體推進上來。
只有單兵突進,沒有整體推進,并不符合轉變作風要求;沒有整體推進,單兵突進也很難堅持下去。這也是眾多地方“治庸辦”成為過眼云煙之后,“馬上辦”又遍地開花的一個原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