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文化思潮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將是一種客觀存在。在多樣化思潮的交鋒中,能不能占據(jù)思想的高地,能不能形成主流價值觀引導社會前行,中國理論的話語權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
話語權不是自我賦予的,也不是空喊而來,而是要真正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任何一種理論,只有立足于實踐,來源于實踐,重在解決實踐提出的問題,并跟隨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說服力,才能贏得廣泛的認同。也只有當一種理論時刻都是面向實際的,是科學的、開放融通的,它所具有的話語權才是牢固的、有力量的,經得起挑戰(zhàn)和檢驗的。
有話語權才有理論自信。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命題,也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命題。要打造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體系,理論話語權從何而來,如何維系,尤其要清晰、明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