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就聽說過堡壘公司,但那時我渾渾噩噩,不明事理。我以為那不勒斯就是我的一切,劇院這東西屬于別人,”他回憶說,“后來我看了他們的一場演出,在監(jiān)獄里,演員都是囚犯。我目瞪口呆。”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演戲?難以置信。我一無是處,是個罪犯,誰會想看一個罪犯站在舞臺上?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敢想象自己也能參與演出。但后來,我問自己,‘如果你不做這個,還想做什么?’”于是,阿雷納鼓起勇氣,報名參演蓬佐改編的《三便士歌劇》。
蓬佐曾是意大利小有名氣的演員,他和妻子欽齊婭都出生在那不勒斯,喜歡戲劇和表演。20世紀80年代,他開始轉投幕后,改編和執(zhí)導戲劇,偏愛找路人、囚犯等普通人表演。
“我干這行(指導囚犯演出)25年了。我不喜歡和專業(yè)演員一起工作,受不了他們的毛病。我對真實的人物更感興趣,而不是那些戴著面具的演員,”蓬佐如此解釋自己選囚犯當演員的初衷。
在蓬佐改編的《三便士歌劇》里,阿雷納出演的角色要完成一大段即興獨白,這讓阿雷納感到壓力巨大。
“我緊張極了,晚飯都沒吃,躲進后臺的化妝間里,對自己念叨著‘這不是你,你不過是一個從那不勒斯貧民窟里出來的蠢貨,你可做不到這個,’”阿雷納回憶說。
蓬佐在后臺找到他,牽著手把他帶上排練舞臺。阿雷納順利完成獨白,蓬佐大為贊賞。
“我就這樣正式加入那部戲的演出,”阿雷納說,“從那時起,我們在團隊里面對彼此,面對自己,面對過去。我意識到,我的昨日將不再重演,昨日之我亦不復存在。”
(阿涅洛•阿雷納在影片《現(xiàn)實》中的劇照)
阿雷納頭腦聰明、認真學藝,對表演充滿熱情。連續(xù)出演蓬佐改編的多部劇目后,阿雷納成為了“堡壘公司”的主力演員,尤其擅長大段獨白,其表情和聲音令人印象深刻。他也因此獲準在每天特定時段到監(jiān)獄對面的一棟老樓內參加排練,還不時到附近城鎮(zhèn)巡游演出。
2006年,導演馬泰奧•加羅內到沃爾泰拉鎮(zhèn)探訪好友蓬佐,被后者的“囚犯劇團”迷住了。當時,加羅內正籌拍由那不勒斯黑手黨內幕小說《格莫拉》改編的同名電影,他看中阿雷納,打算讓他在片中本色出演,扮演一名黑幫殺手。加羅內向假釋裁判委員會提出申請,但后者以“角色和演員之間相似度過高”為由,拒絕阿雷納參演《格莫拉》。
這部電影后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投資方和觀眾都希望加羅內能再拍一部黑手黨題材電影,但他拒絕了。他想拍一部喜劇,而主演人選只有一個——他念念不忘的阿雷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