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5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主席努爾·白克力就6月26日在廣東韶關發(fā)生的新疆籍務工人員與當地員工發(fā)生群體性斗毆事件(簡稱“6·26”事件)及“7·5”事件發(fā)表電視講話。他指出,境外“三股勢力”借“6·26”事件大肆炒作,造成“7·5”打砸搶燒事件,嚴重破壞了民族團結、破壞了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
2009年7月6日凌晨,事態(tài)已經基本平息;當天上午,發(fā)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的主要街區(qū)開始逐漸恢復正常。新疆公安部門開始部署實施抓捕犯罪分子和后續(xù)防控工作。新華社記者以其親歷報道:
記者驅車沿著5日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發(fā)生地看到,新華南路5日被燒毀和推翻的車輛、散落滿地的碎玻璃已經被清理干凈,少量車輛開始上路,為數不多的公交車上也坐滿了乘客,但大多數行人仍在徒步行進。沿途只有零星商鋪開門。在烏魯木齊市城鄉(xiāng)接合部六道灣鄉(xiāng),消防隊員在全力撲滅一家正在著火的商鋪,多輛拖車正在清理被燒毀的車輛。
6日12時30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栗智表示,烏魯木齊“7·5”事件死亡人數上升至140人,其中57具尸體是從背街巷道中發(fā)現的。被毀車輛260輛,其中190輛是公交車,50多輛民用車,受損門面203間,民房14間,過火面積達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處縱火點,有兩棟樓房被燒毀。
據了解,以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為首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近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煽動鬧事“要勇敢一點”、“要出點大事”。事實表明,“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是一起由境外遙控指揮、煽動,境內具體組織實施,有預謀、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見2009年07月07日08:19 人民網-《人民日報》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9604071.html記者曹志恒、毛詠、王大霖)
2009年7月6日午間1 2時30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栗智及時公布死亡人數和被破壞的車輛、民房、公共設施的變化情況。
2009年7月7日,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在烏魯木齊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情況,有80家國內媒體和60多家境外媒體參加。
烏魯木齊市市長吉爾拉·衣沙木丁說,截至7月6日22時,據不完全統(tǒng)計,“7·5”事件已造成1 56人死亡,1080人受傷;260余輛機動車被燒被砸,其中1 1輛是警車;209家店鋪、門面和2幢樓房被焚毀,過火面積達56850平方米。烏魯木齊市6日成立了善后工作領導小組,小組設有穩(wěn)定、善后、財產核損修復組等機構,處理傷亡人員善后事宜,統(tǒng)計核實評估社會財產損失,修復被毀的市政公用設施。烏魯木齊市將爭取以最快速度,最少時間恢復被毀市政基礎設施的使用功能,滿足市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需求。
7月8日,采訪的境外媒體達1 00多家,發(fā)往境外的報道基本與新華社保持一致,能比較客觀地評價我國政府的態(tài)度、新疆警方對施暴者的抓捕和醫(yī)務人員對受傷人員的救治等情況。如:ABC、紐約時報、BBC、星島環(huán)球、鳳凰、聯合旱報等網站都對事件性質、傷員救治、善后處理內容做了比較客觀的報道。到7月20日,僅新華網、人民網的中英文新聞報道數就分別達780條和1 6 70余條;網民對新聞報道予以極大的關注,跟帖、評論和轉發(fā)的不計其數。而且新聞報道和深度評論同時刊發(fā),有事實有觀點,可信度高,被外國媒體援引率也很高。以上一系列的做法得到境外媒體的好評。有效地防止了因為信息不通暢讓謠言和小道消息四處流傳的局面,有力地維護國家形象,打擊了境外勢力的囂張氣焰,也為全面處理這起打砸搶燒事件打下了較好的輿論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