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正處于換擋間隙,發(fā)動機的動力在變,過去高增長所依賴的歐美市場需求和房地產繁榮難再發(fā)力,城市化與居民消費兩大增長因子盡管動力初現,但尚不夠強勁,由此導致經濟減速。為給經濟發(fā)動機補油,相關政策必須調整。
2012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出現了預料之中的變化,即GDP增速下降,以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經濟指標的下滑,包括工業(yè)增加值增速、財政收入增速、進出口增速都回落到了個位數,汽車銷售出現了少有的5%以下低增長的局面。那么,應當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預測可能出現的政策和對策,并分析未來宏觀經濟的走勢呢?
換擋間隙經濟增長放緩屬正?,F象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轉型的必經階段,出現的困難是轉型的陣痛。用駕駛汽車來比喻,中國經濟如今相當于變速箱換擋間隙的短暫空檔期。為什么這么講?
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增長,無非依賴兩個因素。一個是金融危機前歐美國家不可持續(xù)的繁榮,其邏輯是短期的信用擴張拉動了歐美房地產業(yè)的興旺,帶動了區(qū)內整體消費,通過全球化又拉動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增長,使得中國進出口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率,貿易順差曾經幾乎占到了中國GDP的 8%。然而目前的情況是,這一驅動力已經遠去,今天的外部經濟形勢恰恰相反。
另一個因素來自中國內部。中國經濟過去十年最大的拉動力就是房地產,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房地產熱帶來了儲蓄的大搬家,即,居民家庭把大量銀行存款投入了房地產,而這部分存款又轉向了相對少數的、在房地產開發(fā)中獲益的投資者。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推動著土地出讓總額的不斷攀升,推動著地方投資規(guī)模的擴張,而房地產本身的投資以及房地產的交易,又拉動著幾十個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城市相關服務經濟的繁榮。毫無疑問,房地產的興旺發(fā)達是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
但是,以上這兩點在今天都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由于2011年8月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降而帶來的第二輪金融危機的拖累,發(fā)達國家的整體經濟再次陷入低迷,而且在整個2012年乃至2013年都可能延續(xù)低速增長的態(tài)勢,由此帶來的是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難以快速上升。2012年又是各主要國家的競選年,在競選的壓力下,各國政府不得不對中國的出口提出了種種限制政策。而中國房地產業(yè)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其價格已經遠遠脫離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房價問題已經演變?yōu)樯鐣栴}、政治問題,本屆政府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堅定不移地調控房地產市場,目的就是要緩解房地產帶來的社會矛盾。
增長潛力不容懷疑,新增長點曙光初現
盡管中國經濟當前出現了增速下滑的局面,但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仍然是一個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人均GDP不足6000美元的發(fā)展中國家,仍然擁有巨大的內部市場。這種大國經濟的態(tài)勢已經在過去幾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調整過程中顯現出來,中國經濟內部的貿易量增加完全能夠替代出口的下降。
中國經濟仍然是一個學習型、趕超型的經濟,在技術、管理、理念等各方面仍然要不斷地向發(fā)達國家學習;同時,社會方方面面對當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管理體制仍然不滿意,中國仍然有巨大的改革的原始動力,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兩大新的發(fā)動機已經初現端倪。
其一是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率近來已經明顯加快,每年有近1%的提速,快速城市化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發(fā)動機。
中國經濟的第二個發(fā)動機就是居民消費。中國居民消費的增速在2008年以來已經出現了快速提升的局面,增長速度超過整體經濟的增速,消費占整體經濟的比重已經出現上升態(tài)勢。這種局面是可持續(xù)的,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發(fā)動機,原因就是這種消費的上升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結果。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中國勞動力市場出現大逆轉產生的。這種逆轉就是低端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其工資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等方面已經出現了不斷改善的局面,這種改善是市場經濟機制帶來的,而不單是公共政策的功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