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公元前193)西漢初年大臣。沛(今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隨同漢高祖起兵,為沛丞。攻克咸陽后,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蕭何卻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使?jié)h高祖得以掌握全國戶口、民情和地勢,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漢高祖被封為漢王后,蕭何勸說漢高祖以巴蜀為基地,與民休息,招納賢才,然后還定三秦隱ur爭奪天下,鯷ur為大將軍。楚漢戰(zhàn)爭時,蕭何以丞相專任關中事,他侍從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楚漢相持于滎陽、成皋時,漢高祖屢遭挫敗,失軍亡眾,軍無現(xiàn)糧,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并轉漕供給軍用,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促使戰(zhàn)局發(fā)生了根本轉機。因此,漢高祖稱帝后,以蕭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漢高祖又以原訂的三章約法不足以“御奸”,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蕭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為《九章律》(見漢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因助呂后定計收捕淮陰侯韓信,被拜為相國。
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杰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并知民間疾苦,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對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為“贊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就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xié)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后,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謚號“文終侯”。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生平
沛縣起兵,追隨劉邦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年輕時任沛縣功曹,這是負責縣里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于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由于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于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沛縣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fā)展,并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lián)系。
在陳勝、吳廣起義的威懾下,許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長久,于是也想反叛朝廷,歸附義軍,保全自己。蕭何所在的沛縣與蘄州相近,沛縣縣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丟了腦袋。于是找來蕭何、曹參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蕭何建議道:“你是秦朝官吏,沛縣百姓恐難聽你的話,欲圖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請回來不可。如此一來,沛縣自可安如泰山了。”縣令聽罷,覺得有理。蕭何就保舉劉邦,請縣令赦罪錄用??h令最初覺得有些為難,其后轉念一想,天下大亂,劉邦雖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誠心助我,倒是合適人選。于是,縣令便派劉邦的妻妹呂耍之夫樊噲去芒碭山找回劉邦,共同起義。劉邦欣然應允,立即率眾奔沛縣而來。不料,縣令見劉邦人多勢眾,擔心自己操縱不了這只隊伍,又反悔了,將劉邦拒之城外,并將蕭何等人抓了起來,押人監(jiān)內。劉邦兵臨城下,見城門緊閉,便知城中有變。于是,下令將城池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正在這時,蕭何、曹參越城逃到劉邦處,劉邦大喜。三人商議一番后,劉邦在帛上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用箭射人城內。書中說:“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經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們卻在為縣令守城。天下諸侯并起,馬上就要攻破沛縣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現(xiàn)在起來誅殺縣令,響應諸侯,則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則,父子都將白白地慘遭殺戮。”沛縣百姓看了劉邦的信,就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劉邦攻破沛縣縣城后,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為縣令,背秦自立。劉邦卻推辭道:“現(xiàn)今天下紛擾,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應選擇全縣最有聲望之人。我并非自愛,實因德薄能鮮,誤己事小,倘若誤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贖,還是快快另選賢能,以圖大事吧。”眾人見劉邦出言謙遜,更加悅服。于是眾人堅請劉邦擔任沛令。劉邦仍是再三推讓不就,蕭何苦勸也無濟無事。眾人無奈,便選出9位全縣最有聲望的人,連同劉邦共計10人,把10個人的姓名寫在紙上,謹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為沛縣縣令,不得推辭。蕭何見狀,忽生一計,忙對大家說:“諸位這個辦法很好,取決于天最公道。這點微勞,須讓不才來盡。”眾人聽了十分贊同,都說:“蕭功曹在縣辦事多年,做事精細,這件事情理當請蕭先生處理”一切準備就諸后,蕭何又轉身對眾人說:“劉邦最為鄉(xiāng)親信仰,拈鬮之事,我看就請他來擔任,以昭鄭重。”眾人齊聲叫好。劉邦只得對天行禮之后,拈出一鬮,當眾展開一看,上面恰好寫著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蕭何,又要推辭。蕭何見狀,忙走上前去,一把將盤中剩余的紙鬮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后高聲說道;“天意所歸,還有何說。”眾人聽了,歡聲雷動。劉邦無奈,只好應諾。于是,他們便在縣衙大堂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并按楚國舊制,稱劉邦為“沛公”。事后,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蓋世的功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