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市豐臺區(qū)一幢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記者看見大廳里掛滿了各種錦旗:“法律衛(wèi)士、社會良心”、“匡扶正義、扶危濟貧”……錦旗形容的就是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佟麗華。
法律援助的決心
1999年8月,走出校園不久的佟麗華創(chuàng)辦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這是我國第一家專門以全國范圍內未成年人為援助對象的民間法律援助機構。從此,佟麗華開啟了他的法律援助之路。
“我曾經受理過一起案子,小女孩的母親去世了,唯一的親人——父親又遺棄了她們。當我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見到這兩個蜷縮在墻角的小女孩時,她們迷茫和無助的眼神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佟麗華說,如果沒有人幫助她們,她們的希望在哪里?對人生的信心又在哪里?
這件事堅定了佟麗華專職開展青少年法律援助的決心。“孩子的權益保護既關系他個人的成長和幸福,也關系國家的未來。”佟麗華說。13年來,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接待咨詢4.5萬余人次,辦理了300多個重大疑難案件,為700個孩子提供了援助。
黨員律師的價值
2003年,在法律援助圈里已經小有名氣的佟麗華又把目光轉向了農民工維權。經過兩年的準備,2005年,我國第一個以農民工為服務對象的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成立,7年來,中心為農民工討回工資或者工傷補償6727萬元。
“農民工的問題不僅涉及家庭的幸福、人的尊嚴,還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佟麗華說。
“雖然法律援助中心是民辦社會組織,但是每當為農民工討回工資或者拿到工傷補償,他們說得最多的是:感謝黨、感謝政府。”佟麗華說,農民工兄弟從我們黨員律師身上感到的是黨和政府的關愛。
更高平臺再出發(fā)
“一個案件只能幫助一個或幾個當事人,而一部好的法律卻能讓更多的人受益。”佟麗華說。近年來,佟麗華和他的團隊從法律援助的個案中發(fā)現問題,通過專題研究或實證調查,形成報告,提出可操作的具體建議,推動立法和政策的完善。他們參與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修改和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制定。佟麗華還創(chuàng)辦了農民工普法學校,帶領團隊出版了30余本未成年人保護和農民工維權的學術論著、普法讀物。
“作為黨員律師,要在維護正義中為黨和政府分憂、為人民群眾解難。”佟麗華說,致誠公益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公益事業(yè)和人權事業(yè)發(fā)展。青少年中心和農民工中心分別獲得了聯(lián)合國特別諮商地位,這是我國政法系統(tǒng)民辦社會組織在聯(lián)合國獲得的第一個諮商地位。
佟麗華先后被授予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等,當選十八大代表后,他又有了新的思路:“作為律師界的十八大代表,我要積極建言獻策,推動中國律師行業(yè)深度參與法律援助事業(y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