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天津,本字禹言、號敏庵,后改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曾用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有60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其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和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著作。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5月31日,紅學泰斗周汝昌逝世,遺愿是不設靈堂、不設追悼,其家人在公布消息之后也未和媒體有過多接觸。
不管是哪個“學派”,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都是研究紅學的必讀書。周汝昌是高齡的“紅學泰斗”,但“癡人”、“赤子”、“純真”卻幾乎是所有接觸過周汝昌的人對他的一致評價。他一生熱心學術,最喜歡的事情是埋頭做學問,最不懂的事情是人事紛爭。他溘然仙逝,關于國內紅學學派之爭的各種議論卻從未停止。
去世前仍在寫作
1976年,周汝昌將《紅樓夢新證》由初版時的40萬字修訂至80萬字,勞累過度,致雙眼黃斑部穿孔,視網膜脫落,住院時,他為了繼續(xù)研究工作,居然逃離了醫(yī)院。第二次被送進醫(yī)院做手術時,右目幸免于盲,視力維持在0.01,左目則完全失去了光明。周汝昌晚年不但視力不佳、只有光感,聽力也不好,戴上助聽器還需要人在他耳邊大聲說話,他半聽半猜可以和人溝通,但是聽的時間還不能太長,否則耳朵會有疼痛感,受不了。他偶爾寫字,需要拿大幅紙張,拿著放大鏡貼上去,再憑感覺寫字。
周汝昌生前說:“雖然我眼睛不行、耳朵不行,但我腦袋瓜子行。”《百家講壇》上,他是唯一一個不帶稿子、自由發(fā)揮的人。目盲耳聵的狀況下,周汝昌思維清楚,記憶力驚人,還在持續(xù)地做研究和出書。直到去世前,周汝昌的出版數(shù)量仍然稱得上高產:2012年周汝昌出版了《壽芹心稿》、《紅樓新境》兩本新書,《紅樓夢新證》出了新版;2011年則出版了將近十本書,有和紅學有關的《周汝昌夢解紅樓》、《紅樓奪目紅》,也有《詩詞賞會》這樣的非紅學著作,還包括他的自傳《天地人我》。這些書幾乎都是靠周汝昌口述,其家人整理而成。紅學家鄧遂夫感嘆他的作品成績,說:“相比起來,我們健康的人真是太不努力。”周汝昌生前對鄧遂夫感慨過,年輕的時候有干勁,但是閱歷不廣,到了一定的年齡,越來越成熟,好多事情都想明白了,人生卻進入了老病衰的階段,走到了盡頭。越覺得生命短促,周汝昌越埋在學問里。有人說是周汝昌拼命出書為了稿費,紅學家嚴中說這是誤會:“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有很多東西沒有寫出來,現(xiàn)在不是書出的太多了,而是出不出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