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我們延安文藝界中存在著上述種種問題,這是說明一個什么事實呢?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文藝界中還嚴重地存在著作風不正的東西,同志們中間還有很多的唯心論、教條主義、空想、空談、輕視實踐、脫離群眾等等的缺點,需要有一個切實的嚴肅的整風運動。
我們有許多同志還不大清楚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區(qū)別。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這種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里還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臟東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無產階級思想,什么是共產主義,什么是黨。他們想:什么無產階級思想,還不是那一套?他們哪里知道要得到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輩子也沒有共產黨員的氣味,只有離開黨完事。因此我們的黨,我們的隊伍,雖然其中的大部分是純潔的,但是為要領導革命運動更好地發(fā)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須從思想上組織上認真地整頓一番。而為要從組織上整頓,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延安文藝界現在已經展開了思想斗爭,這是很必要的。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們總是經過種種方法,也經過文學藝術的方法,頑強地表現他們自己,宣傳他們自己的主張,要求人們按照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面貌來改造黨,改造世界。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向他們大喝一聲,說:“同志”們,你們那一套是不行的,無產階級是不能遷就你們的,依了你們,實際上就是依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只能依誰呢?只能依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面貌改造黨,改造世界。我們希望文藝界的同志們認識這一場大論戰(zhàn)的嚴重性,積極起來參加這個斗爭,使每個同志都健全起來,使我們的整個隊伍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真正統(tǒng)一起來,鞏固起來。
因為思想上有許多問題,我們有許多同志也就不大能真正區(qū)別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并由此弄出許多錯誤。同志們很多是從上海亭子間⑾來的;從亭子間到革命根據地,不但是經歷了兩種地區(qū),而且是經歷了兩個歷史時代。一個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一個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到了革命根據地,就是到了中國歷史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人民大眾當權的時代。我們周圍的人物,我們宣傳的對象,完全不同了。過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我們必須和新的群眾相結合,不能有任何遲疑。如果同志們在新的群眾中間,還是像我上次說的“不熟,不懂,英雄無用武之地”,那末,不但下鄉(xiāng)要發(fā)生困難,不下鄉(xiāng),就在延安,也要發(fā)生困難的。有的同志想:我還是為“大后方”⑿的讀者寫作吧,又熟悉,又有“全國意義”。這個想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大后方”也是要變的,“大后方”的讀者,不需要從革命根據地的作家聽那些早已聽厭了的老故事,他們希望革命根據地的作家告訴他們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所以愈是為革命根據地的群眾而寫的作品,才愈有全國意義。法捷耶夫的《毀滅》⒀,只寫了一支很小的游擊隊,它并沒有想去投合舊世界讀者的口味,但是卻產生了全世界的影響,至少在中國,像大家所知道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是向前的,不是向后的,領導中國前進的是革命的根據地,不是任何落后倒退的地方。同志們在整風中間,首先要認識這一個根本問題。
既然必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就必須徹底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系問題。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⒁,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知識分子要和群眾結合,要為群眾服務,需要一個互相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而且一定會發(fā)生許多痛苦,許多磨擦,但是只要大家有決心,這些要求是能夠達到的。
今天我所講的,只是我們文藝運動中的一些根本方向問題,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今后繼續(xù)研究。我相信,同志們是有決心走這個方向的。我相信,同志們在整風過程中間,在今后長期的學習和工作中間,一定能夠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許多為人民大眾所熱烈歡迎的優(yōu)秀的作品,一定能夠把革命根據地的文藝運動和全中國的文藝運動推進到一個光輝的新階段。
注 釋
〔1〕 見本書第一卷《實踐論》注〔6〕。
〔2〕 見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列寧在這篇論文中說:“這將是自由的寫作,因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寫作隊伍中來的,不是私利貪欲,也不是名譽地位,而是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將是自由的寫作,因為它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fā)愁的‘一萬個上層分子’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這將是自由的寫作,它要用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的經驗和生氣勃勃的工作去豐富人類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它要使過去的經驗(從原始空想的社會主義發(fā)展而成的科學社會主義)和現在的經驗(工人同志們當前的斗爭)之間經常發(fā)生相互作用。”(《列寧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6—97頁)
〔3〕 梁實秋(一九○三——一九八七),北京人。新月社主要成員。先后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曾寫過一些文藝評論,長時期致力于文學翻譯工作和散文的寫作。魯迅對梁實秋的批評,見《三閑集·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等文。(《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195—212頁)
〔4〕 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紹興人。曾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教。五四運動時從事新文學寫作。他的著述很多,有大量的散文集、文學專著和翻譯作品。張資平(一八九三——一九五九),廣東梅縣人。他寫過很多小說,曾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兼任教職。周作人、張資平于一九三八年和一九三九年先后在北平、上海依附侵略中國的日本占領者。
〔5〕 見魯迅《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37—238頁)。
〔6〕 參見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死》(《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612頁)。
〔7〕 “小放牛”是中國一出傳統(tǒng)的小歌舞劇。全劇只有兩個角色,男角是牧童,女角是鄉(xiāng)村小姑娘,以互相對唱的方式表現劇的內容??谷諔?zhàn)爭初期,革命的文藝工作者利用這個歌舞劇的形式,變動其原來的詞句,宣傳抗日,一時頗為流行。
〔8〕 “人、手、口、刀、牛、羊”是筆畫比較簡單的漢字,舊時一些小學國語讀本把這幾個字編在第一冊的最初幾課里。
〔9〕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公元前三世紀楚國的歌曲。“陽春白雪”是供少數人欣賞的較高級的歌曲;“下里巴人”是流傳很廣的民間歌曲?!段倪x·宋玉對楚王問》記載一個故事,說有人在楚都唱歌,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屬而和者(跟著唱的),不過數十人”;但唱“下里巴人”時,“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10〕 見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列寧在這篇論文中說:“寫作事業(yè)應當成為整個無產階級事業(yè)的一部分,成為由整個工人階級的整個覺悟的先鋒隊所開動的一部巨大的社會民主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列寧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頁)
〔11〕 亭子間是上海里弄房子中的一種小房間,位置在房子后部的樓梯中側,狹小黑暗,因此租金比較低廉。解放以前,貧苦的作家、藝術家、知識分子和機關小職員,多半租這種房間居住。
〔12〕 見本書第二卷《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注〔3〕。
〔13〕 法捷耶夫(一九○一——一九五六),蘇聯名作家。他所作的小說《毀滅》于一九二七年出版,內容是描寫蘇聯國內戰(zhàn)爭時期由蘇聯遠東濱海邊區(qū)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所組成的一支游擊隊同國內反革命白衛(wèi)軍以及日本武裝干涉軍進行斗爭的故事。這部小說曾由魯迅譯為漢文。
〔14〕 見魯迅《集外集·自嘲》(《魯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