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囤地、租地,不賣地
當高層樓盤沿著海岸線逼近時,崖口村依然保持著背山面海,春耕夏種的田園風光。不過,崖口村并沒有陷入貧窮。
陸漢滿擔任村支書三十多年來,已經(jīng)為三千多人的崖口村積累了巨額財富。而財富的主要載體,是土地。
——當珠三角其他村莊幾乎都走上土地種工廠的道路后,處于黃金位置的崖口,卻反其道而行:陸漢滿不斷圍墾,“囤地”。
站在伶仃洋邊的海堤上,可以望見大片灘涂。三十多年前,剛擔任村支書的陸漢滿通過與上級部門協(xié)調(diào),取得了對崖口村周邊伶仃洋的灘涂圍墾權。
在冬日的余暉中,陸漢滿立于大堤,指著那些圍墾的灘涂,遙想當年情景:
上百人被組織起來,在灘涂安營扎寨,拋石種草。一個海浪打來,把剛砌好的堤壩沖垮,馬上又組織人力搶修,修了又垮。崖口初期的圍墾,投入了5萬多個勞動力和20萬資金。
按照當初的政策,海灘“誰圍墾,誰使用”。崖口村雖然集體出工圍墾灘涂,但收效不大。1990年代,崖口村開始招商引資,使用現(xiàn)代化的設備進行圍墾,這使得近4萬畝灘涂落入崖口村囊中。村莊的面積也由此擴大了10倍。從此,中山市28公里海岸線,崖口村就占了1/3。而通過圍墾灘涂,陸漢滿成為大功臣,權威得以樹立。
拒絕8000萬元買斷1.5萬畝灘涂的使用權,是陸漢滿的又一大手筆。
1990年前后,珠三角地區(qū)興起了一股房地產(chǎn)熱。崖口村周圍很多村莊都被征地了。被征地的村民,耕地全賣,一夜暴富,住進新樓,以收租作為生計。
這個時期,崖口村也險些失去大塊土地。
1990年,崖口村向縣政府申請獲得1.5萬畝的灘涂圍墾權。翠亨鎮(zhèn)政府起初(當時崖口村屬翠亨鎮(zhèn))不同意這個計劃,但經(jīng)過權衡,還是同意了。作為條件,圍墾后,這塊地49%的使用權歸鎮(zhèn)政府。
不久,鎮(zhèn)政府與開發(fā)商合作,瞄準了這塊地,想用8000萬元買下崖口村另外51%的土地使用權。
這個方案被陸漢滿拒絕,其他村干部也同意陸漢滿的意見。崖口村的方案是:8000萬仍然留在鎮(zhèn)政府手上,鎮(zhèn)政府每年向崖口村交租,每年租金645萬元。但附帶條件是,如果鎮(zhèn)政府拖欠租金3年,崖口村無條件收回這片土地的全部使用權。
當時看來,這個方案對鎮(zhèn)政府有利,因為8000萬存入銀行,每年利息支付租金還有余,但崖口村也沒有風險,土地使用權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時的鎮(zhèn)政府領導同意了這個方案。但天有不測風云,1994年,國家宏觀調(diào)控,該房地產(chǎn)項目剛啟動就夭折了,鎮(zhèn)政府交不起租金,1998年,崖口村收回了這1.5萬畝的灘涂使用權,招商引資重新發(fā)包出去建了養(yǎng)殖場。
這是到當時為止,崖口村收到的最大一筆租金,這筆租金除了用于補貼農(nóng)業(yè),剩下的按人頭均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