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重要意義
——在全球視野的多維的比較中深化中國經驗的研究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和中國化、大眾化并列起來,我們一般稱為馬克思主義“三化”。為什么我們黨在這個時候要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
衣俊卿指出,這有著一種特殊的意義。因為人類進入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一些重大的時代問題,諸如人類發(fā)展問題、安全問題、生存問題、資源問題、民生問題等等。中國的問題和世界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在這種復雜情況下,我們提出強調時代化的課題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在比較大的歷史尺度上來關照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此外,馬克思主義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書齋里的理論家,不是構想一個邏輯非常嚴謹、層層遞進的知識體系,他們所有的著作幾乎都是在批判性思考他們那個時代人類所處的困境,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解答重大歷史問題,從而表述出自己思想理論體系。所以,不要輕易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種具體的、不變的理論結論來看待,而是把它放到那個歷史背景中去把握,再來對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世情、國情、黨情進行分析,就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怎樣利用好經濟全球化給我們提供的機遇,又怎么樣避免這些風險。在這個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顯得任務艱巨,同時也意義巨大。此時,不是套用馬克思主義的只言片語和幾個結論就可以解釋的,它需要我們做更多、更細致、更深刻的分析。
多讀一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學會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氐今R克思、恩格斯當時闡述理論的歷史語境,這樣才能理解他們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提出并解決了什么樣的歷史問題,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方法論和戰(zhàn)略思維。
回到當代中國現(xiàn)實,面對當今的時代問題,中國的成功具有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理論意義。在今天的形勢下,如何怎么解讀和總結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經驗?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次“七一”講話中,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探索具有什么樣的戰(zhàn)略意義?
如何從理論上去把握中國道路、中國經驗,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三個維度應該構成對于中國經驗的一個比較完整的概括。如果在這幾個基本維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理論提煉,不僅有助于推動我們的實踐更健康的發(fā)展,對于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理論工作者有責任按照總書記概括的框架,對中國道路、中國經驗進行更多探索。要在全球視野中進行多維的比較,深化對中國經驗、中國道路的研究。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多樣性道路的探索上,要拓寬我們的視野,不僅要總結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也要總結中國的經驗,同時還要關注更多的經濟體。我們原來的研究,往往有某種片面性。如果以更多國家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經驗做參照,我們就能夠更深刻地領會到中國經驗的重要性,以及中國特色在哪,中國經驗對人類的貢獻在哪,面臨的問題在哪。當然,這對中國成功經驗的總結是更高層次的,需要一種理論的理解力和穿透力。
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所構成的中國經驗,不僅對中國有意義,而且對人類也有貢獻。中國經驗證明了人類社會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一個模式、一個道路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