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積累了豐富經驗,如何在和平建設時期正確應對這些經驗所帶來的歷史慣性問題。馬克思曾經深刻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沉積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一切與此相悖論的傳統(tǒng)像夢魘一樣纏繞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的這個經典論斷告訴我們,歷史的慣性作用是非常巨大,它可能成為有利因素,也可能成為不利因素。
在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xiàn)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其中有些經驗是具有長遠意義的,比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三大作風就是長期管用的。而有些經驗則是適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比如革命戰(zhàn)爭時期積累了豐富的階級斗爭經驗和軍事共產主義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有用的,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不一定適合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比如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黨中央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上面,但是當時缺乏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慣性就出來了,戰(zhàn)爭年代以大搞群眾運動來開展政治和軍事斗爭的經驗就很容易被搬來用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各級干部對于過去的這些經驗是駕輕就熟的,他們相信運用這些經驗也能夠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行的更快更好。正是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了。正是從搞群眾運動的思路出發(fā),許多人認為人民群眾的熱情和干勁是最重要最可貴的,他們擔心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xiàn)的混亂和偏差會影響到群眾的積極性,因此把這些混亂和偏差看作是形勢發(fā)展的支流,是前進過程中難免要付出的代價,這樣一來浮夸風不但得不到制止反而得到一定程度的默許。歷史證明這種違背自然規(guī)律和經濟規(guī)律,夸大的虛假的對生產力帶來破壞的躍進不僅會損害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損害他們的利益,而且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嚴重的后果。
五是有著長期封建主義傳統(tǒng)的國家,如何建立健全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實現(xiàn)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問題。中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對封建主義特別是對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紳惡霸進行了最堅決最徹底的斗爭,在反封建斗爭中形成了優(yōu)良的民主傳統(tǒng),黨內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就是毛澤東同志親手培育起來的。但是長期封建專制主義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影響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說清的,加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由于長期沒有解決好領袖和黨的關系問題而出現(xiàn)過一些嚴重的偏差,對我們黨也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中國共產黨把黨內民主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并且制訂制度法律獲得應有的權威,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其中不僅有領袖本人的問題,也有來自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