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觀點,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經(jīng)常講,在我們軀體發(fā)育的過程中,最初的母乳很重要,然后開始自主進食,否則就會營養(yǎng)不良。精神發(fā)育也是如此,學校教育充其量就是母乳,讓你擁有了最初的滋養(yǎng),但只看教科書、教輔書的孩子,就會精神發(fā)育不良。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現(xiàn)在95%以上的孩子都是精神發(fā)育不良,他們除了教科書、教輔書,除了做試題,沒有閱讀。只有閱讀的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精神發(fā)育過程。所以我說,沒有閱讀的教育,沒有閱讀的學習,是訓練,不是教育。而且我一直認為,人的精神饑餓感只有在中小學階段才能夠形成。人的軀體是有饑餓感的,白天幾個小時不吃飯軀體就會覺得饑餓。閱讀也是一樣,閱讀是由于精神的饑餓感來推動的,一天不讀點東西,不和文字打交道就很難受,說不出來的難受,非得拿著一本書或者一本雜志才能寧靜下來。
只有在學校教育階段,才有機會培養(yǎng)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有一次我在北大做講演時說,大學可能是閱讀的最后一個陣地。盡管有點亡羊補牢,但是我覺得它是最后一個站點,真正的閱讀黃金時期是在中小學。只有有精神饑餓感的人,才會去閱讀。我有一個朋友到英國去,看到乞丐在看書。乞丐也可能有閱讀的需要,任何人無法阻止乞丐去閱讀,他雖然物質(zhì)生活貧窮,但是他照樣可能有精神饑餓。培養(yǎng)這種精神饑餓感最敏感的時期是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一種閱讀的興趣、習慣。孩子們在最美麗、最美好、最偉大的圖書的滋潤下,獲得了心靈的充實,獲得了心靈永久的需要。當然并不是說其他階段就不重要,可以從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開始去培養(yǎng)精神饑餓感,但我們知道,就像學外語一樣,我們經(jīng)常說12歲以前是學語言最敏感的時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講過,一個學??梢允裁炊紱]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成長而準備的書,那就是學校,要無限地相信書籍的力量。過去,我們講學校的概念就是房子、設備、電腦房;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只有真正的閱讀走進我們學校的生活,那才是學校,才是好的教育。
第四個觀點,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個美麗的城市。城市的美麗當然要體現(xiàn)在它的外表、它的規(guī)劃、它的建筑,但是真正美麗的城市,要靠這個城市人的品位和氣質(zhì)。人的品位氣質(zhì)靠什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閱讀。所以一個最優(yōu)秀的城市,應該擁有大量最善于閱讀的市民,有濃厚的讀書之風。中國人不習慣送書,不習慣把書作為禮品。我覺得書應該成為中國人禮品生活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發(fā)現(xiàn)了一本好書就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在西班牙世界閱讀日4月23號那天,巴塞羅那的婦女們贈送丈夫或者朋友一本書。這一天,全西班牙圖書降價10%。
可能很多人知道“9·11”,但是不知道“9·11”的時候布什在為孩子們讀《可愛的山羊》。接到報告后,布什說,別急,讓我讀完。伊麗莎白女王70大壽的時候在做什么?她沒有參加任何的文娛慶典,而是邀請幾個小孩子到白金漢宮,為她讀書,讀名著。汪洋到重慶推薦一本書,叫《地球是平的》,很快這本書在重慶銷售一空。我覺得領導、文化名人去推薦一些好的圖書,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國1992年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叫圖書起跑線計劃,希望年輕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和孩子一起共讀。保健人員在孩子7—9個月的時候,會送父母一包禮品,其中兩本免費的圖書,一本閱讀指南,一個首都圖書館的邀請書,有300個家庭參與了這個活動。大約10年以后,英國伯明翰大學對這300個家庭進行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家庭的孩子在基本學歷測驗方面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其他的孩子。會閱讀的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智慧成長甚至人格發(fā)展,都會好于其他的孩子。
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閱讀?當然是有益身心的閱讀、深閱讀,有品質(zhì)的閱讀、自主的閱讀、立體的閱讀,優(yōu)雅的閱讀、生命價值選擇的閱讀,精讀、慢讀。紙質(zhì)閱讀和網(wǎng)絡閱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我們主張的閱讀是以青少年為主體的、以大眾閱讀和紙質(zhì)圖書為主的閱讀,它更是一種生命價值選擇的閱讀,是超越知識的心靈的回歸和精神的重建。
今年,我再次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jié),國際閱讀日是4月23號,因為這一天是莎士比亞的誕辰日、是西班牙塞萬提斯的誕辰日,所以我想把孔子誕辰日作為中國的閱讀節(jié)。閱讀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也有儀式的意義,很多事情是需要一種姿態(tài)的,是需要一種心理的訴求的。擁有了我們自己的閱讀節(jié)以后,就會有一種喚醒麻木靈魂的力量,那是一種催生和支撐的力量。
我覺得推薦讀物是永遠需要的,閱讀指導是永遠需要的。圖書大廈里茫茫書海,我看到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選書,只是聽說什么書好他就去買什么書。現(xiàn)在很多書完全是炒作出來的,中國非常缺少負責任的書評家。美國有很多專職的以評論好書為業(yè)的職業(yè)評論家。我認為,我們應該建立起這樣的制度,今后國家圖書館應該有專職的、獨立的書評員。現(xiàn)在一些部門、機構(gòu)推薦圖書的時候還經(jīng)常受到一些書報社利益關系的影響,這是非常不應該的,應該專門有人負責每年給全社會推薦最好的圖書。
最后我想說的是,讓閱讀成為中國人日常的生活方式。我就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在飛機、火車、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場合,也能夠看到我們的國人靜靜地拿著一本書在那里閱讀。閱讀成為中國一道普通的美麗的風景線,而不是幾個人碰到一起就搓麻將、打牌。
書香校園是構(gòu)建書香社會最重要的基礎,我們新教育的夢想是通過推進學校閱讀去推動中國實現(xiàn)這樣一個改造,我們的夢想就是從書香校園走向書香社會。新教育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努力去做,盡管它是一個草根的民間教育實驗,但在喚起閱讀的方面,已經(jīng)做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探索,也的確在這個過程中改變了一大批教師的行為方式,改變了一大批孩子的生活方式。
我想和大家做一些這樣的分享,謝謝大家。
(報告人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據(jù)國家圖書館報告錄音整理)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