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投資、消費兩大內需做這樣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到,中國將來內需不足的問題主要不在投資,而在消費。在三架馬車當中,如果投資太重了,投資不能變成最終消費的話,社會財富沒有進入老百姓花錢的那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沒有最終形成。東南亞經(jīng)濟危機的深刻教訓是什么?這些國家投資增長太快,脫離了老百姓的消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教訓。將來我們也要改變投資太重,消費偏輕這個情況。但是,從消費自身而言,它的增長還是比較快的。這個我們也要有信心。我們還是要承認,在這方面,政策的鼓勵并不到位,很多政策也并不完善。比如說現(xiàn)在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花錢,擔心未來的養(yǎng)老、子女教育、買房子、看病,等等,這樣的開支都比較大。這些方面制度建設好了,老百姓才能放心地當期花錢。要完善社保體系,要加大社保投入,國家、單位、個人都要往里面投。那么個人往里面投是什么意思???當期收入拿出一部分往銀行里存,就是發(fā)工資的時候給你扣了。還有,最近這些年,我們整個的社會儲蓄增加比較快,居民儲蓄增加得并不明顯,企業(yè)的儲蓄增加特別快。企業(yè)儲蓄增加快意味著什么?相當多的利潤沒有分給勞動者,變成企業(yè)的利潤存起來了。企業(yè)利潤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上交,特別是國有企業(yè),沒有上交紅利。將來要鼓勵居民增加消費了,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就是要把企業(yè)儲蓄增加太快的來源調整一下,讓它分流一部分到勞動者,就是勞動者的工資福利收入要增加快一些。為什么我們當前的消費不令人滿意,就是因為大量的錢沒有比較合理的表現(xiàn)為居民收入的增加,而表現(xiàn)為企業(yè)收入的增加。所以這需要調整,一個是國家收紅利,一個是給勞動者更多的分配。中國現(xiàn)在的儲蓄率高,除了企業(yè)儲蓄增加快以外,還有就是老百姓的儲蓄率很高啊,很穩(wěn)定。中國老百姓崇尚節(jié)儉。我們社會總儲蓄率當中有一半以上是居民家庭儲蓄。那么,我們社會總儲蓄率高達40%以上,美國是15%,其中它的居民儲蓄占5%。這樣一比,我們就看清楚了,為什么美國的消費信貸那么發(fā)達,寅吃卯糧,那是它的民族習慣、消費者的習慣。我們中國40%以上的社會總儲蓄率其中一半以上是家庭儲蓄,也就是說,達到了20%,比美國高15個點啊。發(fā)達國家西方從來沒這么高過。老百姓、整個社會愿意存錢,存錢以后,投資來源就比較豐裕。我們怎么樣調整???我們的政策設計還是有很大的空間,要很強的藝術才能把這個消費刺激起來。所以我想,消費相對于投資的增長速度要慢,確實有很多的客觀因素。怎樣把老百姓當期存錢的欲望減少一點,讓他當期消費,確實很值得研究。
第五個特點,經(jīng)濟增長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實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