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中,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眾志成城,無數(shù)愛國先烈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譜寫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烈士遠去,英名長留,翻開今天的中國地圖,我們依舊能看到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找尋到一座座矗立在中華大地上不朽的豐碑。
左權縣(山西省晉中市轄縣)
左權縣原名遼縣??箲?zhàn)爆發(fā)后,遼縣及其所處的太行山區(qū)是八路軍重要的活動區(qū)域。1940年底,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隨八路軍總部進駐山西省遼縣麻田一帶,協(xié)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作戰(zhàn)。
作為曾在黃埔軍校和蘇聯(lián)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高級指揮員,左權以其軍事指揮才能和軍事理論素養(yǎng),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的高度評價。
左權像(資料照片)。新華社 發(fā)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jù)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在十字嶺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雨中的左權將軍紀念亭。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zhàn)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賦詩悼念:“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彭德懷撰寫和手書了《左權同志碑志》。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左權將軍舍生取義、忠于職守的偉大精神和崇高氣節(jié),已經(jīng)成為這片土地上永不消失的紅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