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信仰行——“生動實踐地打卡行”項目啟動。今年,清華大學等14所北京高校師生將走出校園,踏上體驗城市更新、探訪副中心文化、探秘京西寶藏等旅程,感悟新時代首都發(fā)展。 本報記者 蔡代征攝
本報訊(記者 何蕊)日前,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信仰行——“生動實踐地打卡行”項目啟動。今年,清華大學等14所北京高校師生將走出校園,通過體驗城市更新、探訪副中心文化、探秘京西寶藏等,感悟新時代首都發(fā)展。
打卡行第一站,師生們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在北京藝術中心,葡萄園式的音樂廳、法國浪漫派管風琴和隨處可見的現代雕塑,營造出滿滿的藝術氛圍。北京聯(lián)合大學研一學生杜曉怡在自動售票機上查看近期即將上演的各類演出目錄,十分期待,“這里不僅有歌劇院、音樂廳、小劇場等完備的場地設施,演出也很豐富,不愧是運河邊的‘文化糧倉’!”杜曉怡邊說邊預訂了兩張曲劇《茶館》的演出票,打算邀請朋友一起觀看。
喜歡歷史、愛逛博物館的大學生,也能在副中心找到自己的心靈家園。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大運河2500多年的歷史緩緩流過。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李雪妍參觀了“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展覽,了解大運河發(fā)展演變歷史,“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站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千年運河的脈動。”她說,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弘揚運河文化,用青年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信仰行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市社科院(市委講師團)承辦,由先進人物面對面、生動實踐地打卡行、大學生理“響”輕騎兵走基層等項目組成。本場啟動儀式上,北京公交集團103路駕駛員何少花、房山藍天救援隊隊員羅洋洋、80后青年女廚師高朗等6位先進人物也來到現場,用平實的語言和百姓的視角,向大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立足崗位的奉獻故事。
今年,生動實踐地打卡行項目參與高校從去年的8所增至14所,打卡點位也更加豐富了:項目策劃了探訪副中心文化之旅、領略亦莊科技魅力之旅、體驗城市更新之旅等多條打卡路線,還為“青春走基層”實踐基地授牌。未來,高校師生將走進石景山首鋼園、懷柔科學城、金海湖草坪露營地等首都新時代發(fā)展標志地,還將跟隨先進榜樣人物一起走進12345熱線服務中心、琉璃河遺址、北京“面人郎”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青春走基層”實踐基地,感受新時代首都建設發(fā)展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