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新征程上,年輕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為,必須牢記初心使命、頑強拼搏進取,奮力跑好歷史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既是激勵年輕干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思想動員,更是引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和做好年輕干部工作的行動指南。廣大年輕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弘揚調查研究這一黨的傳家寶,準確把握新時代調查研究的五個要訣,練就過硬本領,奮力跑好歷史的接力棒,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以“三個必須”之策提升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年輕干部正處于長才干、強本領的特定階段,更需要準確把握調查研究要訣,重要的是以“三個必須”之策把調查研究這門基本功練扎實。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導向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和目的的一種思維和工作方法,搞調查研究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工作以掌握調查研究活動的主動權。沒有鮮明的問題導向,調查研究就失去了“靶心”,得到的結論就會假、大、空,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年輕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增強問題意識,要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fā)現問題,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
必須結合基層實踐。搞調查研究既要有上層統(tǒng)籌又要注重基層實踐。實踐經驗表明,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基層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問題在哪里,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群眾怎么盼,工作就怎么干。廣大年輕干部要經常走在調查研究的路上,通過調查研究的工作架起服務聯系基層的“連心橋”;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嗣袢罕姷淖杂X行動。
必須主動攻堅克難。敢于攻堅克難,是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是新征程調查研究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攻堅克難的過程,廣大年輕干部必須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zhàn)勝困難的實際成效。堅持攻堅克難,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要當好指揮員和戰(zhàn)斗員,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開展調研,展現作為與擔當。
以“三個需要”之舉提升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年輕干部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和寶貴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組織力量。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年輕干部要通過“三個需要”之舉進行調查研究,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落實,以更好回應人民群眾期待,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需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年輕干部的調查研究能力是一種立足人民立場的政治能力,是一種親力親為、親民愛民的實踐力,走好群眾路線是年輕干部提高調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方法路徑。調查研究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找準調查研究的主題和方向;就是要堅持眼睛向下看,樹立向群眾學習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就是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工作方法,以此得出更為真實、更為可靠的調研結果。
需要增強思想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心中無群眾,目中無服務,就難以有誠心誠意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信念。為此,年輕干部要以“三要”“三自覺”之舉增強調查研究的思想認識。“三要”,就是要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以實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為宗旨,要充分認識調查研究是一門科學工作方法,以增強年輕干部在調查研究中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的思想認識能力;“三自覺”,就是要弘揚調查研究優(yōu)良作風,增強做好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凝聚大興調查研究的共識和力量。
需要豐富實踐歷練。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密切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法寶。年輕干部要積極參與實踐鍛煉,在實踐中扎實練就調查研究過硬本領。重要的是從三個方面增強實踐鍛煉:要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即深入群眾工作和生活真實了解群眾問題與困苦,深入實踐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問題和困難,為分析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要深入問題、深入分析,即深入基層擼起袖子解剖問題,深入分析鋪開圖紙制定有效對策;要深入設計、深入反思,即在運用辯證思維、數據思維進行科學頂層設計的同時,還要圍繞問題的破解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策略。
以“三種功夫”之措提升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新時代年輕干部具有知識、文化和朝氣的優(yōu)勢,是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堅力量,但當代年輕干部也存在基層工作經驗不足、群眾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些問題要求年輕干部下足“三大功夫”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要下足“真功夫”。 年輕干部在調研中要作風扎實、下真功夫,方能取得真經。下真功夫,就是要在調查研究中堅持求真,不能搞花架子。這就要求年輕干部撲下身子真調查,發(fā)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扎根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堅決杜絕那種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的調查。扎實做好調研工作,要發(fā)揚求真務實作風,還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能夠腳沾泥土地到田間地頭、到人民群眾中去找問題、找措施、找方法、找答案。
要下足“實功夫”。下“實功夫”,就要在調查研究中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問題。年輕干部由于基層經驗不豐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夠靈活,在開展調查研究時缺少核心意識,無法抓住事件的中心,對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握不準,對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研究不細。這就要求年輕干部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過場;要在調研深化、問題消化、成果轉化上下功夫,錘煉“真本領”;要突出務實管用,用“硬舉措”解決真問題,為推動工作增添動力和活力。
下“苦功夫”。就要在調查研究中堅持刻苦鉆研,做到持之以恒。“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調查研究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我們的年輕干部在開展調研時不能怕苦怕累,更不能弄虛作假、敷衍了事,而應當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同時,在深入基層調研中遇到困難時要學會迎難而上,積極解決問題,使調研能夠發(fā)現基層真正的問題所在,形成的調研報告能真正獲得有價值的成果,而不是流于表面。
以“三個往下”之法提升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當代年輕干部是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力軍,一定要學會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在調查研究中通過“三個往下”之法練就扎實的工作本領。重要的是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做到眼睛往下看、腳步往下走、勁兒往下使,從人民群眾和實踐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要眼睛往下看。調查研究要堅持基層導向,眼睛往下看,腳步往下走,這是對黨員干部做好調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要堅持眼睛往下,就是要盯住基層、盯住群眾,用更多的時間到基層、田間地頭、千家萬戶去調研問計;就是要放下架子,做到“身入”更“心至”,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來開展調研工作;就是要走群眾路線,實現調查研究“橫向到邊”全覆蓋,將調研成果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實際行動。
要腳步往下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調查研究要堅持人民至上,腳步往下走到基層深處,走到群眾的深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要堅持腳步往下,就是要走群眾路線,扎根基層、扎根群眾,和群眾坐一條板凳,解群眾難題困惑,汲取群眾智慧;就是要走出高樓大院,深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問策問計,多到群眾意見大、矛盾集中的地方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要腳下帶泥帶水,用腳步丈量民情,在“跋山涉水”中奔著實情而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勁兒往下使。問計于民可知民情,造福于民方得民心。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要如“稻穗”般做到俯下身,勁兒往下使造福于民。調查研究勁兒往下就是要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到一線調研,在真實場景中發(fā)現真問題、真解決問題;就是要防止調查研究中的“問來問去”“函來函往”“走走轉轉”的形式主義問題,將征求到的意見建議與制定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結合起來,使各項決策符合實際情況、符合群眾期待;就是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以“四力”之能提升年輕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是主觀與客觀結合的紐帶,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是立黨強國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決策之力。在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際,全黨上下掀起了調查研究的新高潮。廣大年輕干部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四力”齊發(fā)搞好調查研究,用心答好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考卷”。
要增強走基層的腳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F實中,種種“淺調研”“被調研”“假調研”問題,根子還是作風問題。年輕干部務必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增強腳力以摒棄各類形式主義的調查研究做法和傾向。腳力,就是邁開步子、身體力行。腳下走了多少路,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對此,年輕干部要有不怕磨破鞋、甚至不怕磨破腳的苦干精神,邁開雙腿走出辦公室的“門檻”,走進老百姓的“心坎”,走到田間地頭、深入工廠車間和港口碼頭、坐到群眾炕頭,通過“腳力”的磨礪,暢通民生“最后一米”,讓話語更有現實的溫度。
要增強看問題的眼力。調查研究不是“盲人摸象”,更不是“閉著眼睛捉麻雀”,唯有找準切入點,方能有的放矢。眼中有秋毫,方能錘煉見微知著的眼力。眼力,就是觀察力、發(fā)現力,眼力的背后則是判斷力、辨別力。對此,增強“眼力”,既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又要有“審時度勢”的發(fā)現力。年輕干部在開展調查工作中要煉就一雙發(fā)現問題的“火眼金睛”,要拿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切實把錯綜復雜的表象看得真、看得透。對本地發(fā)生的大事小情要看得見,什么樣的問題亟待解決要看得清,符合本地實際的發(fā)展方向要看得準。
要增強謀事情的腦力。時代大潮滾滾向前,復興偉力不可阻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年輕干部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更要研練研機析理的腦力。腦力,就是善于思考、大膽求索。增強“腦力”,既要有“研機析理”的思辨力,又要有“準確果決”的判斷力,更要拿出可行性對策。對此,年輕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始終讓腦子裝著問題,刨根問底、追本溯源,不斷拓展思考的廣度和深度,真正從實際出發(fā)觀察和分析問題,拿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和解決方案。
要增強撰寫調研成果的筆力。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槍桿子和筆桿子,干革命靠這兩桿子。我們搞調查研究腳力所至、眼力所見、腦力所思,最終都要付諸筆端,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用以指導實踐。要寫出一份好的調研報告、一份精彩的調研報告,實現文字表達之“形”與思想觀點之“神”相得益彰,唯有在增強“筆力”上下功夫。筆力,就是以文載道、深入淺出。增強筆力,既要有“倚馬可待”的寫作力,又要有“妙筆生花”的表現力。年輕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加強文字修養(yǎng),要善于把工作凝結成文字,用筆端的功夫充分發(fā)揮以文輔政的積極作用。
(作者: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自治區(qū)黨校基地,執(zhí)筆:何成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