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全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
敢于斗爭的精神,既是我們自強不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內核和最直觀的體現,更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zhàn)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發(fā)揚斗爭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敢于斗爭的鮮明品格,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一、新時代加強斗爭的理論依據
(一)新時代弘揚斗爭精神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斗爭”觀點。斗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概念,從概念上看絕非庸俗哲學意義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體、組織之間為了爭奪各自利益而進行的爭斗或爭奪。它指的是社會中的先進階級或組織為了實現社會中最大多數成員的最大范圍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的積極活動。
首先,勇于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生寫照。在導師們不屈的斗爭實踐中,偉大的斗爭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得以產生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就是在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與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哲學、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一切舊哲學、以蒲魯東為代表的機會主義、以巴枯寧和拉薩爾為代表的機會主義、以杜林為代表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等各種思想流派的斗爭辯論中,指明了革命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在論戰(zhàn)中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除了采取論戰(zhàn)等斗爭方式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外,導師們更是在實踐的殘酷中認知斗爭的重大意義,認為革命階級要獲得統(tǒng)治地位,就必須用武力斗爭奪取政權,這與空想社會主義者拒絕所謂的暴力革命方式捍衛(wèi)權力劃出了分明的界限。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總結馬克思的一生是“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zhàn)斗的一生”,“馬克思畢生的使命就是為人民解放而奮斗”。立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生的奮斗經歷以及精神品格,不難理解其理論與實踐展現出的偉大革命性與斗爭性。
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列寧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進行斗爭的一生,這是列寧對于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例如,列寧通過與機會主義的斗爭,完成了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建黨的任務,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建設成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密、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的黨。
此外,列寧還通過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的斗爭,揭露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背叛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倒向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政策,保持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等左派政黨的作用,促使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的破產;在斗爭中批判糾正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等錯誤。
正是在斗爭精神的指引下,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指出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分析了沙皇俄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特點及其處于帝國主義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地位,以偉大的科學性和歷史主動性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創(chuàng)立并捍衛(wèi)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偉大導師充滿艱辛與斗爭的人生道路,無不體現了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為尋找真理以及人類的幸福而斗爭是個人最光輝、最有價值的人生經歷。
其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隨處可見“斗爭”的理論觀點。如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中認識“斗爭”,指出實踐是人的對象性活動,人通過實踐按照人的理想來改造社會,推動社會向著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只有在偉大斗爭的具體實踐中,才能不斷形成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認識。
從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中認識“斗爭”,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階級劃分的標準、實質,階級斗爭的產生根源、歷史作用,強調了無產階級堅持階級斗爭理論的重要性,即人類社會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互動機制下發(fā)展演進,這一推動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力量催生了社會階級的劃分,由此引發(fā)的階級斗爭成功推動了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階級斗爭的歷史是理解社會發(fā)展歷史的重要線索,可以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強調了階級斗爭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作用,提出“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馬克思主義三大原理從根本上連在一起。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從科學社會主義前進中認識“斗爭”,在剖析無產階級成為資產階級掘墓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階級斗爭的根本性作用。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而每一次斗爭的結局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爭的各階級同歸于盡。
2.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孕育的“斗爭”智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意味著在新時代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必須從中華文明中汲取養(yǎng)分。報告總結出十個能夠彰顯中華文明智慧結晶的主干詞,其中“自強不息”一詞就體現出自古以來偉大的中國人民敢于斗爭、勇于進取的民族基因和歷史自信。探究中華文明為什么歷經磨難而不衰、歷經坎坷而不斷,具有敢于斗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重要原因。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思想;儒家思想中包含的斗爭原則和斗爭智慧;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中國兵家傳統(tǒng)中提出的“慎戰(zhàn)”“知勝”等觀點;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與血性,這些思想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突破自我的精神品質,是新時代偉大斗爭可以汲取的不竭力量。
(二)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提出過程
“偉大斗爭”作為一個極具特定政治內涵的話語形態(tài),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一提法,追根溯源是由毛澤東同志提出的。
1962年,毛澤東同志在七千人大會上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斗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斗爭。為了這個事業(yè),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從實踐中一步一步地認識斗爭的客觀規(guī)律。
可見,此時的毛澤東同志以政治家特有的政治清醒與獨到的戰(zhàn)略眼光預測到,未來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世界各國社會制度將發(fā)生劇烈變動,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必須提前做好斗爭的準備,以便更好地應對這種劇變及可能由此引發(fā)的消極后果。為更好地發(fā)展我們的事業(yè),毛澤東同志給出了預見性的戰(zhàn)略指導,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引,結合國內外具體實際,在實踐中總結規(guī)律,遵循規(guī)律推進偉大斗爭。簡短一席話,涉及了對時代特征的判斷、主體行為的判斷、斗爭內容的判斷,并最終明示了斗爭的方針與方法。
至2012年,在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過程中,作為報告起草組組長的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未來中國詳盡理性的思考,繼承發(fā)展這一來自中共第一代領導人跨越50年時光的歷史判斷,明確要求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論斷寫入報告,首次提出“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大論斷,并深入闡釋,賦予其新的理論意義與時代主題??梢哉f“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現實邏輯,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價值邏輯后作出的清醒戰(zhàn)略判斷。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黨中央第一次把偉大斗爭與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并提。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zhàn)略高度,首次提出“四個偉大”,將進行偉大斗爭納入黨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框架中。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斗爭”和“偉大斗爭”共出現23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實現偉大夢想的語境中提出“偉大斗爭”重要論斷,強調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指出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進而明確這場偉大斗爭的對象,提出五個“更加自覺”的立場原則和五個“堅決”的鮮明態(tài)度,強調“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fā)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huán)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zhàn),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年輕干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zhàn),切實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