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視調查研究的作用。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寫道:“理論的方案需要通過實踐經驗的大量積累才臻于完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不論在自然科學或歷史科學的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fā)……在理論自然科學中也不能虛構一些聯(lián)系放到事實中去,而是要從事實中發(fā)現(xiàn)這些聯(lián)系,并且在發(fā)現(xiàn)了之后,要盡可能地用經驗去證明。”
馬克思曾說:“一個不了解社會現(xiàn)狀的人,更不會了解力求推翻這個社會的運動和這個革命運動在文獻上的表現(xiàn)。”這里所講的“了解社會現(xiàn)狀”,實際上就是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他在擔任《萊茵報》編輯時,為探究摩澤爾地區(qū)人民生活普遍貧困的原因,就在當?shù)赝ㄟ^采訪開展深入調研。隨后,他以極其詳盡的事實、無可辯駁的論證,揭露了摩澤爾河沿岸地區(qū)政府脫離人民的“官僚本質”,并指出普魯士的舊制度是導致當?shù)厝嗣衿毡樨毨У母?。這篇以《摩澤爾記者的辯護》為題的報告也被認為是馬克思關于調查研究的開篇之作。
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視調查研究的典范之作。從1843年開始,恩格斯深入英國工人內部開展調研。為拿到第一手資料,他“拋棄了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了資產階級的葡萄牙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和普通的工人交往”,訪問工廠、礦山,查閱議會報告,并去倫敦、利物浦等工業(yè)中心實地考察,與工人、醫(yī)生和教師等群體進行深入交流。正是憑借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恩格斯搜集了大量關于英國工人生活條件和斗爭情況的第一手材料。恩格斯認為:“調查了解工人階級的境況是為了給社會主義理論,同時給那些認為社會主義理論有權存在的見解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肅清贊成或反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切空想和臆造。”
為了寫《資本論》,從1844年到1883年,馬克思在近40年的時間里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動態(tài)的調查研究。其間,他閱讀了2000多冊經濟學著作,收集了4000多種報刊,寫下100多本摘錄、手稿、提綱、札記等,甚至翻遍整個圖書館里載有英國與蘇格蘭調查委員會和工廠視察員報告的藍皮書。為詳細了解工人的勞動強度、勞動環(huán)境、工作時間以及勞資關系等,馬克思還特意制作了《工人調查表》。這份調查表細化到“工作場所的衛(wèi)生狀況:廁所,一般的潔凈程度等等”“房租和租賃期限;有幾個房間;多少人??;床鋪;取暖、照明和用水等等”。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深入肌理的調研,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guī)律。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視調查研究的經驗做法對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深遠影響。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在致周世釗的信中寫道:“吾人如果要在現(xiàn)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施的調查,及研究。”毛澤東把調查研究作為改造中國的起點。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澤東步行700多公里,實地考察湘鄉(xiāng)、湘潭、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農民運動情況,每到一地都“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工作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所得材料不少”。隨后,毛澤東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各縣鄉(xiāng)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始發(fā)現(xiàn)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這些都成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基本觀點,這番調研經歷也成為他后來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底氣和自信。
認識來自實踐,又要回到實踐,接受實踐檢驗。調查研究正是這一過程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領導開展一切工作,一個重要法寶就是調查研究。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充分證明,凡是思想路線端正,注重調查研究的時候,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得到迅速發(fā)展;反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要受到巨大的損失,甚至停滯倒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第一時間出臺中央八項規(guī)定,首先就要求“改進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對新時期領導干部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撲下身子、放下架子,關注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了解群眾的最大關切、最想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同時,務必做到身心齊入,不僅深入生產生活一線,而且?guī)е媲閷嵏?,與群眾坦誠地面對面交流,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