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疆,英雄不朽。北京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祥地之一,是最早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城市之一,也是許多重大黨史事件發(fā)生的地方,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強大的紅色基因。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京畿大地上,涌現出無數英勇犧牲的革命英烈,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記錄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也記錄著那些為祖國和人民而犧牲的烈士的不朽功績。
2021年6月25日,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歷久彌新的紅色精神,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凝聚民心的力量之源。
近年來,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烈士褒揚紀念工作一直以總書記關于“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的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統(tǒng)籌謀篇布局,加快政策制度創(chuàng)制、紀念設施提質改造,重要節(jié)點、重大活動、重點群體服務保障,宣傳弘揚英烈事跡和精神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多措并舉推動首都紅色資源“活”起來,讓英雄故事化作“國家記憶”,讓英烈精神滋潤民族心靈。北京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四維”工作法已納入中央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推廣典型,“北京烈士紀念設施電子地圖”及網上祭掃工作經驗受到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表揚和退役軍人事務部關注,北京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經驗做法在全國褒揚紀念工作會議上進行交流發(fā)言,受到廣泛關注。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舉措的實施,讓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北京篇章異彩紛呈。
2022年9月,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
統(tǒng)籌布局 謀新篇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英雄烈士永遠是歷史長河中的不滅燈塔,是民族精神圖譜上的閃亮坐標。尊崇褒揚英雄烈士要成為每一位市民情之所牽、行之所至。
2018年11月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烈士褒揚紀念專職部門正式確定,負責全市英烈精神弘揚宣傳、烈士評定、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管理維護等工作。2021年8月,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正式成立,主要承擔本市英雄烈士事跡和遺物收集整理以及協(xié)助開展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等工作。2022年9月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三個“正式”,本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組織管理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對歷史發(fā)自內心的敬畏和對英烈發(fā)自內心的尊崇就像一塊價值試金石,檢驗著個體良知和社會風尚。宣傳弘揚英烈文化,壯大主流輿論,不斷鞏固和發(fā)展紅色陣地,匯聚首都社會正能量,是首都烈士褒揚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法之名褒揚英烈,讓尊崇更有力度。在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為首都烈士褒揚工作匯聚高層次智力資源同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還著力打出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政策制度“組合拳”,為推動首都烈士褒揚紀念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北京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烈士褒揚工作。《北京市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實施意見》列入市委發(fā)文計劃,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發(fā)展提供政策指引。以市委、市政府和北京衛(wèi)戍區(qū)名義先后出臺《北京市關于烈士紀念設施規(guī)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的實施方案》、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評定等十余項政策制度,梳理編印《褒揚紀念工作文件匯編》,這套“組合拳”,讓烈士紀念、烈士祭掃、英名錄編纂、烈士評定、紀念設施等各項政策制度更加銜接配套。
褒揚紀念英烈的系列措施,不僅要落在紙面上,體現在政策制度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中。
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統(tǒng)籌推動下,“褒揚紀念示范工程”納入北京市“十四五”規(guī)劃和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社會公共服務發(fā)展規(guī)劃。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工程納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退役軍人服務和保障規(guī)劃》“十大重點工程”并優(yōu)先實施。全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一盤棋”思想逐步鞏固,建立起全市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lián)動協(xié)調、多元參與工作機制,宣傳、檢察、財政等部門全部參與其中。
14家銀行對烈屬提供優(yōu)待服務,相關單位對烈屬實施優(yōu)先招聘、免費體檢……多方合力推動本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運行機制良性運轉,讓崇尚英雄氛圍日益濃厚。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老戰(zhàn)士、烈屬代表參加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提質增效 見實效
近年來,烈士紀念設施不斷修繕完善,正日益成為激發(fā)愛國熱情、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2021年,聯(lián)合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等六部門研究出臺《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管理維護暫行辦法》,設立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管理維護專項補助資金,形成科學長效補助機制。首批納入資金支持的就包括了平北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平西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著名烈士紀念設施。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修繕保護補助資金政策支持項目的建立,讓烈士紀念設施提質增效更上一層樓。
推動紅色資源“實”起來。打造以平北、平西、冀東抗日根據地為代表的紅色教育品牌,2021年6月,經重新改陳布展后的平北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紅色平北 海陀豐碑——平北抗日斗爭史實展”開幕,9月,平西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改陳換展后面向全社會開放。走進展廳,一張張充滿歷史氣息的老照片、一件件刻滿時光印記的展品漸次出現在眼前。通過參觀展覽,參觀者身臨其境般地走過抗戰(zhàn)歷史,可直觀地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平北軍民頑強斗爭的意志。
烈士紀念設施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承擔著褒揚英烈、教育群眾的功能。
長期以來,本市著眼打造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的“首都樣板”,緊緊圍繞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和功能發(fā)揮,持續(xù)加強工作創(chuàng)新,切實提升烈士紀念設施規(guī)劃建設、管理維護水平,為褒揚紀念工作提質增效提供了設施載體支撐和發(fā)展動能。
按照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統(tǒng)一部署,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還組織實施了全市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和縣級及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多渠道籌措補助資金,用于修繕保護烈士紀念設施,烈士紀念設施面貌一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動對接市委政法委等12個部門,建立北京市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lián)動協(xié)調制度,切實形成維護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的機制合力。面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協(xié)調各區(qū)及相關部門做好烈士紀念設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紀念場所安全。
烈士紀念設施的提質增效,離不開專業(yè)力量的支持幫助。2022年烈士紀念日到來前夕,在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精心指導下,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邀請北京大學、國防大學、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20多家軍地單位、30余名專家學者,為北京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軍人公墓建設、烈士事跡收集整理等提供理論支撐和意見建議,打造起具有首都特色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智囊團隊。
隨著一批又一批烈士紀念設施不斷修繕完善,這些英烈長眠的神圣之地,正日益成為激發(fā)市民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成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黨員干部赴平西抗日烈士陵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緬懷革命先烈
多措并舉“活”起來
青松翠柏之間,烈士紀念碑巋然屹立。在莊嚴的《獻花曲》伴奏下,各界群眾代表依次敬獻鮮花,表達崇敬之情。在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紀念節(jié)點期間,全市范圍內的烈士祭掃紀念活動接力舉行,形成尊崇褒揚英烈的濃郁氣氛。
為更好地傳承英烈精神、賡續(xù)紅色基因,本市堅持多措并舉,實現紅色資源保護、管理、運用并重,通過載體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推動紅色資源“活”起來。“北京烈士紀念設施電子地圖”的推出,是本市打造“互聯(lián)網+烈士紀念設施”的一項創(chuàng)舉。依托“北京烈士紀念設施電子地圖”,推進實地祭掃瞻仰與“云”上祭掃緬懷一體延伸,同頻共振,搭建起了紀念先烈的重要革命傳統(tǒng)教育平臺。推動紅色資源“活”起來,全市160余處和武清、廊坊等地12處烈士紀念設施相關信息整合嵌入電子地圖,京津冀紅色資源共享。利用實景圖片、視頻拍攝等信息化手段,將烈士紀念設施的基本情況由以往的文字描述調整為圖像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烈士紀念設施風貌。
每一位為國捐軀的英雄先烈都應被銘記、被尊崇,每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都應當被仰望、被傳承。
在建黨百年之際,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挖掘、收集、整理了建黨百年來北京地區(qū)犧牲的60位著名烈士的史料事跡,拍攝英烈宣傳片三部曲《閃亮的坐標》《不朽的功勛》《英烈忠魂耀京華》;開展“紅色九月”宣傳活動,以“講好英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領導下的北京地區(qū)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英烈人物、遺跡遺物等為切入點,拍攝制作5期宣傳片,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微信公眾號、微博、官網等平臺發(fā)布并開展英烈保護知識有獎問答,激勵廣大社會人員積極參與。
在全市各處烈士紀念場所,英烈講解員是一道特殊的風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連續(xù)3年組織開展全市褒揚紀念工作會和英烈講解員培訓會,邀請退役軍人事務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文物局等單位專家進行專題授課,選派優(yōu)秀年輕講解員參加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并榮獲全國二等獎,在干中學、學中干,鍛造業(yè)務精湛、履職盡責的優(yōu)秀講解員,他們情真意切的生動講解,讓英烈故事在群眾中廣為傳揚。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烈士褒揚紀念活動,使“追尋先烈足跡”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并形成一種共識:從闔家團圓到國家興盛,從歲月靜好到和平繁榮,這是無數英雄烈士用生命鑄就的歷史豐碑。我們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賡續(xù)傳承,對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矢志前行。
服務保障 做到位
每年清明節(jié)和烈士紀念日前后,全市各區(qū)各單位都要舉行形式多樣的祭奠英烈活動。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發(fā)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召開全市烈士祭掃工作視頻部署會,倡導網絡祭掃,讓綠色文明祭掃蔚然成風。同時充分發(fā)揮市清明指揮部成員單位作用,通過協(xié)調聯(lián)動機制,啟動全市烈士祭掃工作日報告制度,在清明節(jié)假日和祭掃高峰期在市指揮部值班職守,確保烈士祭掃工作平穩(wěn)有序。
壯闊的天安門廣場上,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每到烈士紀念日的這一天,當一身戎裝的老戰(zhàn)士眼含熱淚祭奠戰(zhàn)友時,人們無不肅然起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始終立足北京“四個服務”基本職責,先后組織各類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等系列重大活動,并以服務保障重大活動為契機,對參加活動的老戰(zhàn)士和烈士親屬代表現場慰問,有力打造了北京烈士褒揚紀念工作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的特色品牌。在烈士評定、烈屬撫恤優(yōu)待方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也不斷強化服務宗旨意識,高效完成在火災救援中犧牲的消防員烈士評定工作,積極與河北省、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溝通對接烈士評定后撫恤優(yōu)待等工作。在國家烈士褒揚金基礎上,北京市財政局大力支持下,本市以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為補充,完善了本市褒揚金科學增長機制,使烈屬獲得感、榮譽感、尊崇感進一步提升。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萬千忠骨,萬千熱血,英雄先烈以灼熱的信仰信念、熾烈的家國情懷,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他們身上的精神,是激勵首都各界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對革命歷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接續(xù)奮斗、勇往直前,這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隨著本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wèi)英烈的社會正能量與日俱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