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有一個核心
祁金利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行。任何一個組織,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軍隊、一派政治力量,小到一個企業(yè)、一個村莊、一個社團,要想充滿生機活力,就必須要組織起來,因而也必須要有領(lǐng)頭的、為首的。這個“領(lǐng)頭的”“為首的”,就是這個組織的“核心”。沒有產(chǎn)生出或失去了領(lǐng)頭的、為首的,輕則組織凝聚力、向心力弱化,重則造成組織解體崩潰。在歷史上,瓦崗寨起義軍曾經(jīng)紅紅火火,終因李密、翟讓紛爭失去核心而土崩瓦解。一度能與北約抗衡的華約,因為蘇聯(lián)這個核心的解體而煙消云散。類似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首先,一個組織越是人多、體量大,核心的作用就越是重要。人多力量大,是相對人少說的。人多是力量大的潛在基礎(chǔ),但如果人多而沒有有效的組織,沒有能夠凝聚眾人的領(lǐng)導者、組織者,則會群龍無首,人多就不一定力量大,反而更可能是人多自亂。
在近代歷史上,有過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的流行與泛濫。按照這些思潮的觀點,核心、領(lǐng)袖、權(quán)威、紀律等等都是限制人的發(fā)展的。實踐證明,這些思潮不光是革命隊伍的渙散劑,而且也是一切組織的渙散劑。無政府主義和自由主義有些道理不能說都講不通,但在實踐當中卻是辦不到的。某種意義上,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辦不成任何大事情。馬克思主義是反對這種思潮的。恩格斯就寫過《論權(quán)威》,指出即使將來階級消失了,作為階級壓迫工具的國家消亡了,但作為社會管理精英的權(quán)威則依然是存在的。因此,我們提倡樹立核心意識,實際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必需。
其次,樹立核心意識是我們從中國革命歷史和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結(jié)論。100多年前的舊中國,國運不昌,四分五裂,積貧積弱,人民是一盤散沙。這樣的人口大國是沒有強大的力量的。世界上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哪怕如日本、葡萄牙這樣的小國,都可以動不動就欺負中國。大而散、大而弱之國,命運悲哀竟至如是。
長期的歷史和斗爭告訴我們,中國人民要有力量,就必須組織起來,而要組織起來就要有一個堅強的、正確的黨,能承擔這個歷史使命的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搞革命、搞建設(shè)、搞改革開放、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都是如此。因而中國共產(chǎn)黨是領(lǐng)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領(lǐng)導我們事業(yè)的最高政治力量。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一個組織,是組織就必須要有核心。沒有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就不成為一個堅強的、團結(jié)如一的黨,也就不能承擔組織中國人民、領(lǐng)導中國人民的歷史重任。
來自理論的、實踐的因素共同把中國共產(chǎn)黨塑造成一個有著嚴密組織體系、嚴格組織紀律的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組織原則是,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而黨中央要有力量,也必須要集中統(tǒng)一,因此黨中央也必須要有個核心。習近平同志既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的核心,當然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全黨的核心。
其三,樹立核心意識也是唯物史觀的要求。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用這樣的觀點來解釋歷史就是歷史唯物主義。但同時,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根本動力,并不排斥和否認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
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的關(guān)系,就好像是高峰和高原的關(guān)系。杰出的人物也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常常要受人民群眾的總體水平制約,他們發(fā)揮作用不能脫離開人民群眾這個歷史的基礎(chǔ)。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順應人民群眾的意志,調(diào)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匯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還是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違背人民群眾的意志,壓制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決定著他們的價值和成就的大小。因此,杰出人物創(chuàng)造歷史并非是隨心所欲的,而可謂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因而絕不能沒有限度地拔高夸大杰出人物的個人作用。
但另一方面,每個歷史時代都會產(chǎn)生出那個時代的杰出人物和代表,他們就像高原上的高峰一樣,提高了高原的海拔,標志著那個時代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和成果。他們因個人遠大的志向和眼光、卓越的能力和才干、堅強的意志和品德,因而又發(fā)揮了異于常人的巨大作用,在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一幕幕令人嘆為觀止的活劇。他們的能力、作為、品德、魅力,都深深地影響了那個時代和民眾的風貌。因此,強調(diào)人民群眾的決定性作用,而忽視了杰出人物的巨大能動作用,同樣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方面必須承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同時,我們也必須重視杰出人物的重要歷史作用。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共同事業(yè),社會主義道路是千百萬人民的共同道路。我們事業(yè)的勝利要靠千百萬人民群眾同心同德的奮斗,但同樣需要有偉大政黨、偉大領(lǐng)袖不可或缺的作用。沒有后者,我們的革命同樣是不能取得勝利的。我們樹立核心意識,愛戴、擁護、維護、捍衛(wèi)自己的領(lǐng)袖,不僅不違背唯物史觀,相反恰恰是唯物史觀的應有之義。
最后,樹立核心意識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要求。在我們的事業(yè)中,必須要有高度的民主,但同時也必須要有高度的集中。沒有高水平的民主,就不可能有高質(zhì)量的集中。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離開了民主談集中就會走向?qū)V?、獨裁。同時,沒有高質(zhì)量的集中而談民主就變成了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就會一盤散沙,群龍無首,莫衷一是,無所適從。因此,民主和集中都是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看重民主集中制,把它看作根本的組織原則和政治紀律,就是因為這是一種最科學的、最有效率的組織形式和政治紀律,這是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不動搖的。實踐中,一方面我們需要大力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建設(shè)全過程人民民主,集思廣益,凝聚智慧。另一方面,作為最高的集中,全黨和黨中央必須要有一個核心。沒有這個核心,集中也就是空洞的集中,不是實實在在的集中。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是否認同“兩個確立”,同是否牢固樹立“核心意識”,互為表里。要牢固樹立核心意識,既要建立在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基礎(chǔ)上,也要建立在深刻理解和高度認同上。我們探討核心意識,意義也在于此。(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部副部長;來源:“學習強國”。)
黨支部寄語: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屆時希望同志們關(guān)注大會的盛況,感受令人振奮的氣氛,體會了解會議精神。與此同時注意學習老干處編輯的、發(fā)至宣傳系統(tǒng)的《學習報告??罚娮影妫?。《學習活頁》也將摘編二十大的相關(guān)資信和文章,供黨員同志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