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
文藝創(chuàng)作離不開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曲詞曲作者是曹火星。1924年,他出生于河北省平山縣一個農民家庭。在上小學第一堂音樂課之后,他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7年,曹火星考入保定中學。那一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華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學之路被迫中斷。1938年2月,曹火星參加了平山縣農民抗日救國會,實現(xiàn)了一個少年向革命者的跨越。同年,他被調到平山縣抗日救國青年聯(lián)合會宣傳隊。隨著演出的影響不斷擴大,宣傳隊正式更名為“鐵血劇社”。鐵血劇社取意“鐵的意志和熱血”,是平山縣土生土長的抗日文藝團體,主要是運用民歌小調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宣傳抗日救亡思想。
1940年,劇社集體到華北聯(lián)大學習,而成員中只有曹火星一人進入了音樂系。音樂系主要學習作曲、唱歌、指揮、音樂理論等基本知識,曹火星對這些知識充滿著驚喜,感覺每天都有學不完的知識。曹火星在課堂上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聽不懂的在課下向同學和老師請教。音樂系有十幾本音樂雜志和音樂教材,曹火星都一一借過來,白天上課,晚上又廢寢忘食地學習。幾個月來,這為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曹火星投身革命,增強了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1941—1942年,敵后抗日根據地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黨中央號召黨政軍民齊動手,開展大生產運動。劇社的全體成員也加入了這場運動,男同志上山砍柴、開荒、種糧食,女同志在家做飯、紡線。劇社開荒的地方在一個半山腰,地上長滿了荊棘疙瘩還有酸棗樹,要把它們的根全部拔掉才能種糧食,為此每個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甚至被酸棗樹的刺扎得鮮血直流,但是誰都不叫苦,也不喊累。另外,劇社還要參加減租減息運動。曹火星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減租減息,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產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為什么群眾對黨的減租減息政策一呼百應?為什么這項政策把群眾的抗日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為什么群眾堅決跟著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到底?曹火星走訪當?shù)厝罕姡吹揭粋€老伯在推米,他走上前去一邊幫老伯推米,一邊問他,“老伯碾這么多米能吃完嗎?”老伯回答,“不是我們自己吃,是給八路軍吃。”曹火星又問,“是派給的任務嗎?”老伯回答,“不是,是我自愿的。”曹火星又問,“那你們夠吃嗎?”老伯回答,“在減租減息以前,我們是不夠吃的,但在減租減息以后我們的糧食是夠我們七口人吃的。”曹火星接著問,“那您是擁護共產黨的政策了?”老百姓停下手來對曹火星很認真地說,“我為什么不擁護啊,共產黨減租減息,給我們減輕了負擔,使我們有富余的糧食吃飯了,我還把我的兩個兒子送去參加八路軍了。”曹火星笑著說,“共產黨就是好。”老伯回答說,“對!好就好在為我們老百姓,俺們最擁護。”曹火星通過與老百姓的交流,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和支持。
黨組織知道了曹火星的思想動向以后,也暗中觀察曹火星的言行,發(fā)現(xiàn)他在工作中勇于擔當,吃苦在前,而且處處能起到帶頭作用。所以,黨組織最終決定在1943年4月讓曹火星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實踐中的鍛煉和成長,為曹火星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實踐基礎,也不斷增強了曹火星對黨和人民的熱愛。
曹火星通過理論的學習,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他在華北聯(lián)大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政治、歷史等。不僅如此,他還通過學習社會發(fā)展史,樹立了正確的唯物史觀。
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抗日根據地的文藝工作者和知識青年紛紛去前線,進行抗日宣傳。1943年10月,曹火星和劇社其他同志,翻山越嶺來到了現(xiàn)在的房山區(qū)霞云嶺鄉(xiāng)堂上村。在這里,曹火星白天教老百姓唱歌、跳舞,晚上創(chuàng)作。為了使宣傳達到更好的效果,他和隊友決定用“霸王鞭”的形式創(chuàng)作一組歌曲,采用對比的手法用民歌民調填上新內容。歌曲的內容主要包括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老百姓進行大生產、進行民主建設,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怎樣的改善。前四首歌曲寫完了,還剩最后一首,需要高度概括性的歌曲來說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這個創(chuàng)作任務落在了曹火星的肩上。
曹火星思考著,他想到了參加大生產運動的過程和收獲;他又想到了參加減租減息運動過程中,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并且積極抗日。想到這些,他在紙上寫下這樣一句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是歌曲的歌名,也是歌曲的主題,歌詞一氣呵成,沒有修改。創(chuàng)作的激情又促使他馬上譜曲,經過反復修改,《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誕生了。這首歌歌詞簡單,節(jié)奏緊湊,便于傳唱。
村里的劇團用“霸王鞭”的形式去周圍村莊進行宣傳,周圍村莊的老百姓也跟著學會了。1943年12月,在晉察冀專區(qū)干部冬訓學習班上,曹火星首次正式教唱這首歌曲,從此這首歌曲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傳唱開來了,進而傳遍全國的抗日根據地,有力配合了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反動派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回擊。這首歌也由原來的歌詞“他堅持了抗戰(zhàn)六年多”,在1944年變成了“他堅持了抗戰(zhàn)七年多”,在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最后變成了“他堅持了抗戰(zhàn)八年多”。
1945年8月,張家口解放,八路軍戰(zhàn)士唱著這首歌進駐張家口。曹火星也跟著來到張家口,新華廣播電臺首次播放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沒有幾天張家口的老百姓也學會了這首歌曲。
1945年9月12日,《晉察冀日報》刊登了這首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一位解放軍女戰(zhàn)士教大街上的孩子們唱這首歌曲,而其中一個小男孩長大以后成了著名畫家,他就是張京生,他把自己的經歷用油畫表現(xiàn)出來,只不過他把地點從大街上改到了前門。這首歌從此在北平傳唱開來。
曾經擔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的逄先知在他所著的《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中寫道:1950年的一天,毛澤東聽到女兒李訥唱這首歌時給予了糾正,說沒有共產黨的時候,中國早就有了,應當改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此,就有了流傳至今的經典旋律。2019年6月,這首歌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就是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跨過了鴨綠江,把這首歌唱到朝鮮。當時的蘇聯(lián)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一次講話中還提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高唱這支歌的情景,蘇聯(lián)的《星火》雜志也刊登了這首歌曲。后來,抗美援越戰(zhàn)爭時,這首歌又唱到越南。不少華人團體和愛國華僑也在所在國傳唱,就這樣,這首歌傳到了世界各地。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