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建成彰顯中華文化魅力的世界旅游名城
1.構建豐富優(yōu)質的旅游資源體系
第一,傳承發(fā)展古都文化旅游資源。
第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兑?guī)劃》指出,圍繞以北大紅樓及其周邊舊址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qū)文化資源,以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為代表的抗戰(zhàn)主題片區(qū)文化資源,以香山革命紀念地為代表的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qū)文化資源等紅色資源,策劃設計紅色旅游精品路線。
第三,挖掘提升京味文化旅游資源。
第四,用好創(chuàng)新文化旅游資源。
2.建設國際化旅游服務設施
第一,推動旅游住宿設施精品化。
第二,實現(xiàn)旅游交通設施便捷化。
第三,促進旅游公共服務環(huán)境國際化?!兑?guī)劃》指出,完善多語種旅游指南、交通地圖、旅游應用軟件、城市中英文標識標牌,在酒店和餐廳推行多語種菜單,實現(xiàn)公共交通英語報站全覆蓋。
3.培育高質量旅游產業(yè)
第一,打造首都經濟發(fā)展新增長極。一方面,打造更多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旅游經濟平臺,培育一批有廣泛知名度的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培育一批有行業(yè)影響力的文化旅游企業(y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旅游企業(yè)。另一方面,到2035年,旅游消費占全市總消費比重超過30%,北京入境游客數量達到1000萬人次左右,其中國際政務、商務和會議游客占比不低于50%。
第二,成為全球旅游新理念新業(yè)態(tài)的倡導者引領者。未來,北京要立足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提供更優(yōu)的“北京服務”;推進旅游領域國際規(guī)則、標準在京制定,形成更多的“北京宣言”;積極踐行全域旅游的體制觀、資源觀、產品觀、業(yè)態(tài)觀和發(fā)展觀,推出體現(xiàn)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全域旅游發(fā)展“北京方案”。
第三,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文化旅游圈?!兑?guī)劃》指出,精心打造京張、京承、京唐秦、大運河、京西、京雄等六條文化旅游帶。加快培育京東休閑旅游區(qū)、京北冬奧冰雪旅游區(qū)、京西南山水休閑旅游區(qū)、京冀長城文化旅游區(qū)、“通武廊”大運河文化旅游區(q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津冀旅游集散區(qū)等六大跨區(qū)域特色旅游協(xié)作區(qū)。
(九)建設面向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鑒首要窗口
要對接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北京故事,把闡釋推介當代中國價值貫穿于文化交流、文化傳播和文化貿易的方方面面,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首要窗口,展示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良好形象。
1.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國
第一,闡釋好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規(guī)劃》指出,大力弘揚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和當代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把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突出展示中國發(fā)展的世界意義,積極宣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倡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貫穿于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活動各領域全過程,展示好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闡釋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第二,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故事?!兑?guī)劃》要求,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故事,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北京形成生動實踐的故事。那么,如何講好這些故事?舉兩個例子,可供北京借鑒。
一個是系列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該紀錄片由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兩屆奧斯卡獎得主柯文思執(zhí)導,講述了平凡中國人逐夢小康的鮮活故事。其中一個,就是女卡車司機琳寶的故事。琳寶,名叫張琳,是某物流公司卡車司機,她靠努力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悲慘命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挛乃荚诮邮懿稍L時表示,他希望讓(脫貧)這個宏大主題變得人性化,無論他們在英國、加拿大、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還是哪里。一旦電影打動他們,任何情感障礙都能被破除。
另一個是香港媒體人、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無窮之路》主持陳貝兒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作為中國香港土生土長的城市女性,陳貝兒帶著好奇、真誠而友善的目光,走進內地6個省份、14個曾經的深度貧困地區(qū),親眼見證脫貧攻堅成果,并通過鏡頭將真實故事傳遞給觀眾,引起強烈反響,不僅內地觀眾贊譽不絕,香港觀眾也好評如潮。
第三,展示大國首都良好國際形象。
2.拓展中華文化走出去途徑
第一,構建講好中國故事的全球平臺。一是,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圍繞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公開演講、重要會見、接受采訪中提出的議題話題,持續(xù)深入解讀。二是,用好重大活動和重要節(jié)展賽事平臺。其中,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舉辦為契機,發(fā)揮北京“雙奧之城”優(yōu)勢,加大對外推廣中華文化力度。三是,深化政府間和民間文化交流。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國家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構建“一帶一路”+“友好城市”模式,不斷深化文化、旅游、媒體、教育、科技、衛(wèi)生、體育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對外展示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成果。四是,用好海外文化展示平臺。比如,積極參與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建設,用好“中國館”“中國之窗”,開展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動。五是,用好高端智庫和國際組織交流渠道。
第二,打造文化傳播精品。
3.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第一,構建多層次多形態(tài)的國際傳播格局。健全完善新聞發(fā)布制度和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提升市屬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同時,培育中外媒體高端對話交流傳播平臺。積極組織境外媒體訪華團在京參觀采訪,主動邀請境外主流媒體、華文媒體的名筆、名嘴、名主編、名評論員、網絡名人來訪,持續(xù)打造絲路大V北京行、國際城市媒體北京論壇等媒體合作交流平臺。
第二,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精心選拔優(yōu)秀編輯記者、評論員、主持人、專欄作者擔任國際新聞評論員,培育熟悉國際化運作方式的各類專業(yè)人才、復合人才,造就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端領軍人物,在國際熱點新聞評論和各種涉外場合更好發(fā)出中國聲音。
4.提升文化貿易質量和水平
第一,優(yōu)化對外文化貿易布局。
第二,增強文化走出去企業(yè)競爭力。
最后,加強規(guī)劃實施保障。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更好履行各級政府職責,最大程度激發(fā)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建立文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凝聚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強大力量。建立完善的規(guī)劃實施保障體系,打通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guī)劃落地“最后一公里”,落實好監(jiān)測考評制度,為規(guī)劃目標和任務完成提供強有力支撐。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