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東城區(qū)黃化門街35號院違建拆了,地面平了,架空線入地了 “美麗院落”美到居民心坎兒里
黃化門街35號院栽種了細葉芒、龍沙寶石月季、蒲葦?shù)榷喾N花草,院落中綠意盎然。記者 陳雪檸攝
從景山公園沿著地安門大街一路向北,往東一拐彎便走到了黃化門街。踏入黃化門街35號院,眼前別有洞天:房屋青磚灰瓦,地面平整開闊,進門處的木質(zhì)廊架可避雨遮陽,新設(shè)的健身器械服務(wù)“一老一小”……隨著花草種植完畢,修繕一新的院落近日正式竣工亮相,“美麗院落”美到居民的心坎兒里。
作為東城區(qū)第二批“美麗院落”入選項目之一,黃化門街35號院于2020年啟動修繕。與常見的小院兒不同,35號院占地面積達3200多平方米,包含13個小院,分屬故宮博物院、房管局等不同產(chǎn)權(quán)單位。長期以來,院落存在地面坑洼不平、下水系統(tǒng)落后、公共空間私搭亂建等諸多問題。
“以前這兒全蓋的是小房子,就是一個臟亂差。”今年73歲的孟女士打小就住這兒,眼見著寬敞的院子里私搭亂建日漸增多,過道越來越窄。“我們家住緊里頭,一趕上下雨,不穿雨鞋出不了門,深一腳淺一腳,去趟廁所且得留神,一不小心就撞旁邊墻上。”孟女士邊嘆氣邊說。
在景山街道的委托下,來自清華同衡的責任規(guī)劃師團隊著手開展院落整體環(huán)境的改造提升。
花池、棋牌桌、小舞臺,破舊的大院兒在效果圖里煥然一新。然而,當初居民看到設(shè)計方案后,卻當場潑了冷水。“咱們這兒是住家,不是外頭,你弄那么熱鬧,怎么過日子???”規(guī)劃師王健回憶,在最開始的方案溝通會上,居民一股腦兒提了不少意見,言辭犀利。王健說,溝通會后,在街道和社區(qū)的協(xié)助下,團隊挨家挨戶走訪居民,詳細了解大家的居住狀況和實際需求。新的設(shè)計方案取消了居民認為不必要的棋牌桌和小舞臺,增加了無障礙設(shè)施、休憩座椅、晾衣竿、垃圾分類站等,最終獲得了多數(shù)居民的認可。
更為重要的工程在頭頂和腳下。孟女士說,原先院子里有特別多的架空線,密密麻麻的,“裝寬帶的來了,一根線那么一拉就完事兒,也不管好不好看。”如今,電箱改造完畢,頭頂?shù)募芸站€消失不見,居民不必再從“蜘蛛網(wǎng)”的縫隙中仰望藍天。院內(nèi)的市政下水管道也進行了更換,解決排污問題。90歲的苗奶奶家里終于有了浴室,冬天不必再大費周章,跑到公共澡堂了。
近日,35號院邀請居民參與栽種植物,選取的細葉芒、龍沙寶石月季、蒲葦、藍刺頭、馬鞭草、松果菊等都是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這個招不招蚊子?”“這個也開花嗎?”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對家門口的變化好奇不已。
近年來,東城區(qū)將老城保護由街巷向院落延伸,持續(xù)試點打造了百余個“美麗院落”,讓老胡同居民過上現(xiàn)代生活。據(jù)悉,2022年“美麗院落”項目已經(jīng)啟動,改造方案陸續(xù)出爐,更多小院將迎來蛻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