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20世紀中國的文學、文藝,概括起來就是人民的文學、人民的文藝。1949年7月,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提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針。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學》首期出版。理解紅色經(jīng)典,其核心就是理解“人民”二字。因為“人民”二字不是平白來的、輕易來的,是在歷史中不斷發(fā)展、不斷賦予其內(nèi)容、始終葆有活力的概念。紅色經(jīng)典的本質就是人民的文學、人民的文藝。
1949年,胡風在《時間開始了》中寫道:“他站到了主席臺的正中間,他站在飄著四面紅旗的地球面的中國地形正前面,他屹立著像一尊塑像……”這里描寫的是毛澤東同志。1949年10月,何其芳在《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中寫道:“毛澤東向世界宣布:我們已經(jīng)站起來了,我們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歡呼呵!歌唱呵!跳舞呵!”理解這些經(jīng)典作品,需要我們回到當時的情境中,更需要深刻理解和認識“人民”二字。
1951年4月,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發(fā)表。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寫道:“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jié){,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里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zhàn)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朋友!你是這么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zhàn)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雖然我們無法回到1951年,但當我們再次讀到這篇文章時,也同樣為之感奮、為之感動。我們再看這段話,作者好像并不是在寫文章,而是直接對著讀者說話,他所描寫的這些人,可能是工人、農(nóng)民、教師、學生、孩子、父母、老人等等,構成了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既是政治的共同體,也是生活的共同體。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和這個政治的共同體、生活的共同體密切相關。作者還強調(diào),“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zhàn)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就是最可愛的人。這也是1951年,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描寫。在這個意義上說,人民的文學和文藝的經(jīng)典,是屬于人民的,并始終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學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代一代的作家們,創(chuàng)造著既屬于人民、為了人民,同時又有力地動員人民的文學和藝術,由此形成了燦若群星的紅色經(jīng)典。
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不僅在于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還在于它會持久地從精神上滋養(yǎng)、教育我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紅色經(jīng)典值得我們一代一代人去重溫。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