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冬奧服務,一點兒都不覺得累!”正式上崗前2小時,門征繞著五棵松體育中心轉(zhuǎn)了一大圈,把周邊公廁都記了一遍。門征知道,五棵松體育中心附近是知名商業(yè)街,前來“打卡”的市民很多,廁所在哪兒、哪里坐車,將是高頻問題。
1月25日上午,數(shù)以萬計像門征這樣的冬奧城市志愿者,在全市758個點位全面上崗。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天,“志愿藍”鋪滿全市各個角落。
門征的準備工作派上了用場——上崗不久,有人一路小跑著過來問廁所在哪兒。“您往前一直走,左轉(zhuǎn)就是。”門征不假思索就幫他解決了問題。
門征所在的五棵松體育中心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如同2008年奧運會時的“藍立方”,也只有幾平方米。不過,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站點可以為觀眾、路人提供口罩、熱水、充電等服務,還準備了拍照打卡用的冬奧主題相框,方便市民留下美好回憶。作為站點的負責人,門征也一直在思考怎樣可以讓冬奧城市志愿服務更加有特色。他設想,結(jié)合春節(jié)等節(jié)日元素,讓冬奧志愿服務也能充滿年味兒。
門征說,冬奧會正值新春佳節(jié),對于這些年輕的志愿者來說,春節(jié)做志愿服務,就意味著不能與家人團聚。他們索性重點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大家在城市志愿者的大集體中收獲快樂和成長。
城市志愿者李雪是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雖然是北京孩子,但由于家住得遠,每次上崗都要坐2個小時地鐵。“他們都說我的名字跟冬奧會是絕配,所以我就來了!”
城市志愿者每個班次需要在室外工作3個小時,但李雪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作為北京孩子,在家門口舉辦的冬奧會必須得支持。”她表示,大家參與冬奧的熱情非常高,一些家在外地的同學放棄了回家過年。
北京冬奧會開幕那天,門征和同伴們都將在崗。期待著這一天,門征難掩心中的激動:“這是對我們的一次考驗,也將是人生中難忘的一刻。北京冬奧,我們準備好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