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共產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貢獻,即“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到過這三個“起來”和“偉大飛躍”。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把黨的百年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并且對每個階段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貢獻進行了準確說明。無論是黨史學習教育還是黨史研究,我們都要按照這個劃分來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段話描述的是一個歷史過程。
鴉片戰(zhàn)爭以后,社會各階級、各階層都想救亡圖存,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但都沒有成功。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這段歷史進行了簡單梳理:“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辛亥革命想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實際上是英美道路。中山裝有五個口袋就體現了這一點。西方是三權分立,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有中國的特點,三權分立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所以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權之外加上了考試權、監(jiān)察權,提倡實行“五權制度”的憲法原則,所以中山裝被設計成五個口袋。這些探索都付出了流血犧牲,但沒能改變中國的面貌,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確實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
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有人說,西方想和平演變我們,我們難道要向他學習怎么欺負自己嗎?這就得出一個結論,當西方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以后,你向他學習他照樣會欺負你。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時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黨史實際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接下來,我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分四個階段對這一歷程做一個大概梳理。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間是從1921年到1949年。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經歷了艱難的歷程。在探索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敗了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取得的成就概括為:“我們經過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有一本書叫《苦難輝煌》,寫得非常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既有苦難,又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我分三部分為大家梳理一下。
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我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的前提。在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的劇烈沖突中,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講幾件關于建黨的事情。
1920年3月,在李大釗指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馬克斯(今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甫一成立,研究會便找北大校長蔡元培要了兩間屋子作為活動場所,一間是辦公室,一間當圖書室,即“亢慕義齋”,地點就位于北京景山東街2號。“亢慕義”是德文“Kommunismus”(共產主義)的音譯。“亢慕義齋”內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出研究室入監(jiān)獄 南方兼有北方強”。上聯(lián)出自陳獨秀,他認為世界文明發(fā)源地有二:一是科學實驗室,一是監(jiān)獄。下聯(lián)出自李大釗,意思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南方之強又加上北方之強,南北同志要團結互助、同心一德。
如今“南陳北李,相約建黨”被傳為一段佳話,陳獨秀和李大釗是談及建黨時不可不提的兩個人物,那么我想有三個地方也要談到。說到與建黨有關的地點,現在說得最多的是上海石庫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實際上北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共產黨的孕育地。2019年,香山革命紀念地向社會公眾開放。香山是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黨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走向全國性勝利的指揮部。北大紅樓、“亢慕義齋”,還有長辛店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初步結合,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下了思想文化基礎。在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時,要把北京的地位講清楚。
我們常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從國內看,這是因為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條件、階級基礎和干部基礎;從國際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1921年,同時也是世界上共產黨數量最多的一年。共產國際派代表來中國,正是看到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建黨條件。所以不管從國內還是國際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都是大勢所趨。
胡喬木同志寫過這樣幾句話:“‘一大’開過了,似乎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連報紙上也沒有一點報道。”“中國的偉大事變在實質上卻開始了”。中共一大是秘密召開的,一大代表們在紅船上宣誓時都壓低聲音,還需要有人坐在船頭放哨。在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之前,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還有密探闖入,說明中國共產黨當時是一個秘密組織,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公開報道。那時誰也沒有想到她會發(fā)展成今天這樣的大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100周年的講話中強調,“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并指出“三個深刻改變”,即“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其中“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出自毛澤東同志的《唯心歷史觀的破產》。
2.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而奮斗。
陳獨秀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一直都不缺乏物質財富,到了晚年在各地還有很多房產。毛澤東同志家里也不是貧農。他們本可以選擇過安逸的生活,是為了老百姓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在最低綱領實現之后,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發(fā)動了一系列工人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包括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等,為大革命準備了條件。
中共三大作出了與國民黨合作的歷史性決定,推動了國共兩黨首次合作。1924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發(fā)動了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zhàn)爭,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大革命”或“國民革命”。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蔣介石的反共活動日益公開化,黨的領導人犯了妥協(xié)退讓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大革命最終失敗,中國共產黨及革命群眾損失慘重。據中共六大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的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中共黨員人數從大革命高潮時的近6萬人急劇減少至1萬多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一階段,也有一批革命家冒著殺頭的危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如徐特立、郭沫若、賀龍、彭德懷等,他們的氣魄令人敬佩。大革命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如果沒有自己的武裝,就不可能取得革命成功。
有人質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老是喜歡革命,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是最好的注解。毛澤東同志曾說:“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5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5萬共產黨員被國民黨屠殺,這是中國共產黨為革命付出的巨大代價和犧牲。
長征期間,中國共產黨同樣損失慘重。湘江戰(zhàn)役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慘烈的一戰(zhàn),幾乎平均每天就有1萬人犧牲。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fā)時的8.6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桂北民間一直流傳著“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民謠。很多人問湘江戰(zhàn)役之后,湘江水是不是被染成了紅色。當地老百姓答,不是的,湘江水的顏色是灰色,就是紅軍軍服的顏色,因為紅軍的尸體把湘江都阻斷了。我去若爾蓋草原時聽說,開國“十大元帥”中有九位都從那里經過,說明他們都經歷過長征中最艱難的時候。
日本人打進來之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隨著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逐步成為抗擊日軍的主要力量??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打敗了蔣介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流血犧牲,歷經千難萬險建立了新中國。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1年至1949年,犧牲的全國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達370多萬人,平均每天犧牲370多人。他們真正用行動詮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情與壯志。所以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在看到成就的同時也要看中國共產黨為踐行初心和使命付出的犧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