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戰(zhàn)“疫”中的偉大團結精神
下面我們來談一談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故事。
2020年初,一場新冠病毒引發(fā)的疫情緊急叫停了我們在春節(jié)前夕的喜慶和祥和。1月23號,九省通衢的武漢宣布“封城”,全國各省紛紛啟動了一級響應。1月30號,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武漢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中國人民是怎樣扼住了“新冠毒魔”的咽喉?我想,首先是因為這場戰(zhàn)“疫”本身就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它靠的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中國人民。我們知道,在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巨大的自然災難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像蜉蝣和微塵一樣。也正因為如此,兩千多年前的荀子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他的答案是:“人能群,而彼不能群。”創(chuàng)造武漢“大決戰(zhàn)”奇跡、中國戰(zhàn)“疫”奇跡的,正是這種“群”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當然,也正是在這個和諧的大家庭當中,我們形成了風雨同舟的偉大團結精神。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詩歌、成語、典故,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團結精神的生動寫照。成語如:唇齒相依、肝膽相照、同舟共濟、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古語如: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詩經(jīng)·秦風·無衣》所言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生動表達了先人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濃烈情感。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這首詩歌還有一個現(xiàn)代版的真實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半條棉被”的故事,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也正是靠了這“半條棉被”的精神,中國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戰(zhàn)天斗地、抵御外侮的人間奇跡。
萬里長城、大運河、都江堰等建筑工程奇跡,靠的是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團結奮斗;14年抗日戰(zhàn)爭,積貧積弱的中國能打敗窮兇極惡的侵略者,靠的是四萬萬同胞同生共死、同仇敵愾;紅旗渠、“兩彈一星”、大慶油田,九八抗洪、抗擊“非典”、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在困難面前,在災難面前,靠的是中國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從親身經(jīng)歷中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fā)展進步。我相信,只要14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fā)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今天,這場阻擊看不見毒魔的戰(zhàn)“疫”,也是一場偉大的人民戰(zhàn)爭。大家可能都清晰地記得,在武漢“封城”后的一天晚上,上百萬武漢人民隔窗齊唱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這歌聲不是隔離的孤獨,也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中華民族愈挫愈奮、愈強更強,越是艱難險阻,更加眾志成城的偉大民族精神。14億多中國人的洪荒之力一旦匯聚,就是淹死病毒的汪洋大海,就是阻擊疫情的萬里長城。
在疫情阻擊戰(zhàn)中,克敵制勝的“法寶”在哪里?就在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里。
在這場戰(zhàn)“疫”中,醫(yī)院就是前線,醫(yī)護就是戰(zhàn)士。人們都記住了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逆行奔赴武漢的樣子,記住了73歲的李蘭娟院士走出重癥病房,她臉上深深的印痕。北協(xié)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四大醫(yī)療“天團”馳援武漢。天南地北,無問西東,22支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伍馳援武漢,4000余名軍隊醫(yī)護人員奔赴湖北,200余支醫(yī)療隊、3萬余名醫(yī)護人員奔赴湖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了14億多國人的安危,他們選擇了義無反顧。有人問我們的醫(yī)護人員,“醫(yī)者,此去欲何?”他們的回答是:“戰(zhàn)病疫,救蒼生!”有人再問:“若一去不回?”他們的回答是:“便一去不回!”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戰(zhàn)“疫”中的白衣天使們,就是守衛(wèi)我們家國安寧的時代英雄。
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疫”里,這種團結精神無處不在:它們在共產(chǎn)黨員的沖鋒陷陣里,在“建筑狂魔”的日夜兼程里,在警務人員的風雪堅守里,在河南國家級貧困縣300位村民徒手三天拔出援助湖北的十萬斤大蔥里,在全國各地的“搬家式”援助里,在快遞小哥接送醫(yī)務人員上下班的車程里;在15歲少年千里走單騎,從國外運回的口罩里,在從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的大哥“免貴中國人”的霸氣回應里;當然,也在一聲令下,十幾億中國人的自覺自律里……有人說,中國有全天下、全世界最好的人民,我們的人民就是用善良仁愛,用堅強勇敢,用團結守望,鑄就了防控病毒的天羅地網(wǎng)、銅墻鐵壁。這場戰(zhàn)“疫”是一場中國制度的“烈火大考”,它驗出了中國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真金”。
這場抗擊疫情的戰(zhàn)“疫”是新冠病毒給中國制度的一張難度系數(shù)超高的“試卷”。14億多的人口基數(shù),近8萬的病患基數(shù),病毒傳染性強、傳染速度快,同時又疊加了春運,這場大考是全世界獨一份的難題,中國該怎樣應考,又是怎樣應考的呢?我們今天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就是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破了這個天大的難題。
中國制度在這次戰(zhàn)“疫”中顯示出領導核心的“硬核”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統(tǒng)攬全局,中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科學謀劃,精準施策。中央一聲號令,全國上下令行禁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我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而所有打不倒我們的災難,都將成就偉大的傳奇。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這場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動員了中國14億多人口全民參戰(zhàn)的史詩級戰(zhàn)“疫”,注定會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而那其中流傳千古的必定有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團結精神。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