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
3月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隨后中國社會科學家、戲劇家、美術家、教育家聯盟以及電影、音樂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相繼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團體組成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興起。
5月 毛澤東撰寫《調查工作》(后改為《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
6月11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形成系統(tǒng)的“左”傾冒險主張。不久,又制定全國總暴動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計劃,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9月,中共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停止了這一冒險行動。
6月 紅軍第一軍團成立,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同月,紅軍第三軍團成立,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治委員。7月,紅軍第二軍團成立,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
8月23日 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軍民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連續(xù)粉碎國民黨軍的三次“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也相繼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到1932年春前后,各革命根據地共殲敵20余萬人,主力紅軍發(fā)展到約15萬人。
1931年
1月7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王明(陳紹禹)實際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權。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的領導機關內開始了長達四年的統(tǒng)治。9月,王明到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臨時中央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憲)負總責。1933年1月,臨時中央被迫由上海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占中國東北。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等各種形式的抗日隊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義勇軍中積極開展工作,并組織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起,黨先后組織了由漢、滿、朝鮮、蒙古、回等民族愛國志士參加的十余支抗日游擊隊,逐漸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主力,并發(fā)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等武裝。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
11月7日 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11月7日-20日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朱德任主席。27日,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的重要嘗試。其他根據地也相繼召開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各級蘇維埃政府。
11月 紅色中華通訊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為新華社。
12月14日 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萬余人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岳率領下,于江西寧都起義。隨后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
12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chuàng)刊。
本年 經過三年多實踐,黨的土地革命路線基本形成,即: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