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外敵入侵,軍閥割據(jù),祖輩在熱淚與鮮血中打造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建設年代,百廢待興,百舸爭流,父輩在困惑與曲折中留下了大慶精神、遼寧精神。時代在變,不變是中國精神的傳承,在時代的大潮中,應弘揚中國精神,助力民族精神勇往向前。
弘揚“愚”字精神,在服務為民眾謀發(fā)展。“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官位雖小,卻在枝葉小事中見品格,這是為民的大氣度、大擔當、大情懷、大境界。放眼當下,黃大發(fā)不顧安危,以逢山開路的精神為百姓開鑿“生命渠”;李保國兢兢業(yè)業(yè),用盡職盡責的態(tài)度啃下脫貧攻艱的“硬骨頭”;廖俊波矢志不渝,把共產(chǎn)黨人無悔奉獻的品質(zhì)注入為民服務工作中……他們是黨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他們是當代的新愚公,把以民為本的信仰投入到民族發(fā)展的道路上,助力民族奮勇向前。
弘揚“干”字精神,在苦干實干中求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意在強調(diào)久干、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價值理念。實干是當代人該有的姿態(tài),是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的力量之源。他們的實干精神如黑夜中亮的星,照亮人民幸福的道路,如同一盞燈塔,為民族發(fā)展指明方向。
弘揚“變”字精神,在敢為人先中助振興。世界見證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變化,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不變的是改革求變的力度?;厮葸^去,五四運動如同一聲驚雷,喚醒了黑暗中沉睡的靈魂,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魄力,為國家發(fā)展找到新出路;改革開放四十年,國人再次以改革求變的生命力,打造“深圳奇跡”,在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中,大膽嘗試,勇于改革,打造多個國內(nèi)第一,世界第一。
70年崢嶸歲月,70年砥礪奮斗,70年來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蓬勃發(fā)展的中國,沒有中國精神的傳承,就沒有民族河清海晏,回顧波瀾壯闊的歷程,展望乘風破浪的前方,作為新時代遼寧人,應該抓住機遇,弘揚遼寧精神、中國精神,甘做奉獻者、開拓者,助力民族發(fā)展,勇于再創(chuàng)輝煌。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