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茖W,是指文章要符合文字表達規(guī)律、視覺閱讀規(guī)律,特別是內容要符合客觀實際。藝術,則體現(xiàn)在如何構建框架、如何遣詞造句、如何用生動語言表達,從而讓人們喜愛閱讀。寫文章要想兼顧科學性與藝術性,必然要從許多方面發(fā)力,這里先簡要談談“選材”和“文字推敲”。
精心選材
寫文章離不開選取材料??晒┱撌龅牟牧贤芏啵缋碚撋系牟牧?、實踐上的材料,歷史材料、現(xiàn)實材料等,這就需要進行取舍。
怎么取舍呢?一是選取有利于說明主題的材料。材料要直截了當,有很強針對性、適用性,兜圈子的材料、令人費解的材料,最好不要。二是選取能夠吸引人的材料。所選取的材料不僅能說明主題,而且能引人入勝或扣人心弦,讓讀者興味盎然、欲罷不能。三是選有特點的材料。一般化、沒有個性的材料不要選。
和講課一樣,寫文章一定要有事實材料。選取事實材料要注意“三化”,即中國化、時代化、精致化。
中國化,就是案例能用中國的就不用外國的。因為中國的材料就在我們身邊,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外國案例容易被質疑——我們不適用。以領導科學案例選擇為例,無須言必稱外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積累了領導、決策和政策制定、執(zhí)行、組織等方面豐富的經(jīng)驗和案例,足以涵蓋領導科學的諸多領域。
時代化,就是用最新案例。能用今年的,就不用去年的;能用本月的,就不用上月的;能用今天的,就不用昨天的。
精致化,就是要對材料進行概括提煉。再好的案例,能用三言兩語講完的絕不拉長,越是精致,就越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好的材料也要進行概括提煉,不能拉長。
做到“三化”,還要注意“兩不用”。一是經(jīng)典的案例最好不用,經(jīng)典案例很多人都在用,一用就好比在“嚼別人嚼過的饃”,沒有什么味道;二是著名的案例不用,路人皆知的案例沒什么新鮮感和說服力。
推敲文字
寫文章,“文字”非常關鍵。如何用一個一個文字、詞語把所要表達的內容說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語言文字問題,也是最考驗功底功力之處。我的體會是,文字要做到通順、流暢、生動、簡潔、豐富。
通順,就是絕對不能有語法錯誤,不能添字、丟字,不能主謂、動賓搭配不當,這是平時需要留心的。
流暢,就是一氣呵成、娓娓道來,讀了讓人感到順暢、自然、舒心,沒有磕磕絆絆、吞吞吐吐或前言不搭后語的情況。
生動,這是文章最需要講究的。比如怎么開頭,當下很多文章開頭便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這種開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都這樣。這個問題其實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避免:“關于制度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們過目難忘。” 用什么樣的文字開頭,就決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讓人讀下去。毛澤東同志的文章、講話就是豐富多彩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人的頭腦里固有的嗎?”一讀就被吸引并且難忘。刻板的開頭、官話套話的開頭、千篇一律的開頭,一下子就讓人不想讀。
簡潔,就是用簡約的文字準確表達思想。就像魯迅先生所提倡的,“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就常見的文章來說,目的狀語如為了實現(xiàn)什么,條件狀語如在什么樣的形勢下,結果狀語如達到了什么效果……太多太多。我的建議是,多刪目的狀語、條件狀語和結果狀語,用盡量少的語言承載有信息量的話。
豐富,即詞匯豐富、語言豐富。同樣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字來表達。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年輕干部要經(jīng)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這三組“liɑn”字,都用“鍛煉”也說得過去,都曾經(jīng)被人用過,但總書記以豐富的語言講出了三個不同的“liɑn”,準確又耐人尋味。
寫文章可以學
寫文章沒有秘密。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沒有秘密,廣播是怎么好聽的,電視節(jié)目是怎么好看的,報紙是怎么吸引人眼球的,以及文章怎樣寫得這么漂亮的,答案全都直接露在你面前——是可以學的。
我認為,讀書看文章一定要注意三條:第一,要學理論學知識,看作者提出哪些思想、觀點,給了哪些你不知道的信息;第二,要學層次結構如何安排,作者是用什么樣的框架表達的,這些層次、結構安排如何;第三,要學如何論證論述的。只要我們看每本書、每篇文章都從這三個方面去研究學習,特別有用的部分多看幾眼,甚至背誦下來,經(jīng)年累月一定會有感悟、學到門道。在寫作文和迎高考的歲月,我有專門的筆記本抄錄新鮮的東西;上了大學,哲學的格言、妙語、表達也是用心去學的,后來證明這樣很有幫助。
文章是寫出來的,絕不是被教育出來的。到底如何把文章寫好,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就像游泳一樣,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要靠我們在游泳中學游泳。如果每天都在糾結如何寫好文章,卻不動手練,那永遠也寫不好。我要求我的博士生每天寫一篇幾百字的讀書筆記,有感想寫感想,沒感想就摘抄重要觀點。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要他們養(yǎng)成動筆的習慣,越不動就會越怕動,如果天天動筆,寫作就可以像拿筷子一樣信手拈來;二是動筆勤了,寫得多了,可以一步一步積累功力,形成自身特點;三是越動筆就越會思考,動筆能帶動思考。
感悟寫文章的過程,我的體會是“一動筆就深入”,深入即思考深入。所以大家一定要勤練,因為好文章是練出來的,如果每天都動筆,我們的文章就會越寫越好。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