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一切財富和文明,都是人類不懈奮斗的成果結晶。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時代不同、任務不同,但艱苦奮斗是相同的。艱苦奮斗有兩種:一種是行動上的艱苦奮斗,能夠吃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還有一種是思想上的艱苦奮斗,能夠堅持不懈思考研究問題,當然不少時候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新時代的艱苦奮斗,既要堅持前者,更要加強后者。因為當今時代是知識時代、信息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價值創(chuàng)造、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越來越依靠知識和思想。
通過全黨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光明前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否則不進則退、不盛則衰。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還面臨“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成功經(jīng)受住這些考驗、抵御住這些危險,就要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特別是堅持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新時代實現(xiàn)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物質(zhì)財富的豐裕更容易導致人們思想上的懈怠和進取心的衰退。
1948年,毛澤東到西柏坡后,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提出兩個敢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就是為了防止歷史上反復出現(xiàn)的大勝后的大敗,使全黨同志能夠繼續(xù)保持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奮斗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對再大的困難、再強的敵人都能通過持久戰(zhàn)戰(zhàn)而勝之,丟掉了這種精神就會自己走向衰敗滅亡。
實際上,任何艱苦奮斗首先都必須有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沒有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理論上不徹底、思想上不堅定,行動上的艱苦奮斗就很難堅定、不可持續(x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有了科學思想、強大理論的支撐,就能夠登高望遠、不畏艱險,就能夠抓住裉節(jié)、事半功倍。當前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時刻保持敏銳的頭腦和眼光,善于在科學思想理論指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思想火花不斷迸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充分涌現(xiàn)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先導,而精神懈怠、思想停滯則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走向衰敗的征兆。
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是艱苦的。這種艱苦來自于各方面的壓力和考驗,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是不可能挺得住進而取得勝利的。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形勢非常嚴峻,有人對建立鞏固的農(nóng)村根據(jù)地缺乏信心,提出來紅旗能打多久的問題,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能前進一步”。一方面,毛澤東承認當時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但同時提出大和小、強和弱、勝利和失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會調(diào)換位置的。另一方面,他給大家講孟子在《公孫丑·章句下》中的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他還寫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輝著作,從理論和思想上論證了革命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使大家對形勢、任務、前途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滿懷信心、高舉紅旗、不怕犧牲、奮勇革命。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也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中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黨內(nèi)和人民群眾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對我們的事業(yè)就愈有利。”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尤為不易,否定自己和否定他人都需要巨大的勇氣,我們黨能夠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靠的就是思想上的艱苦奮斗,從而不斷實現(xiàn)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思想上的艱苦奮斗也是愉快的。這種愉快往往不為人所知,但卻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思想上的進步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因此,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科學家等雖然辛苦勞累,但都感覺很愉悅、很幸福。他們實現(xiàn)了艱苦奮斗、個人價值、獻身祖國的統(tǒng)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脊梁,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高度和世界地位。當然國家民族發(fā)展需要每一個人都努力做思想上的艱苦奮斗者。思想上的艱苦奮斗者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來自于奮斗磨礪、戰(zhàn)勝挑戰(zhàn),來自于為國為民盡心付出、竭力奉獻,也來自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喜悅自豪。對思想上的艱苦奮斗者,應當給予熱情鼓勵和切實激勵。我們黨正是靠學習贏得過去的勝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走向新的勝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