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入決戰(zhàn)決勝階段,在艱苦的扶貧一線,數(shù)以萬計的扶貧干部選擇離開繁華都市,扎根農村,49歲、43歲、34歲、31歲、30歲……他們將一生奉獻給了扶貧事業(yè),面對山洪、車禍、突發(fā)疾病,在脫貧攻堅這條路上選擇了義無反顧、奉獻青春,如同綻放在扶貧一線的“格桑花”,給人民帶來幸福和愿景。
“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對苦與樂,他們選擇跟隨信仰無悔奮斗。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第一書記黃文秀,生于廣西貧困山區(qū),對基層艱苦的環(huán)境最了解。研究生畢業(yè)后,她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為了解決村里的道路問題,她實地勘察,帶著村干部做方案、拿對策;為了解決山里的產業(yè)問題,她和群眾一起學經驗、找路子;為了打開銷售渠道,她帶著全村發(fā)展電商;她卻不以為苦、樂在其中。黨的扶貧政策讓黃文秀一家擺脫貧困,更堅定了她銘記黨恩、跟黨走的決心。向黃文秀看齊,就要做堅定的信仰者,時刻不忘對黨立下的莊嚴承諾、牢記黨員的責任;時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牢記為民務實的決心;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把個人的理想和國家、民族的利益相結合起來,在實現(xiàn)小我中成就大我,用信仰引領前行之路、以信仰譜寫人生華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面對得與失,他們選擇默默無聞堅守陣地。湖南新化扶貧干部曾紅梅,是土生土長的科頭鄉(xiāng)人。1996年到鄉(xiāng)政府工作,扎根基層20多年。組織上曾多次要調她去條件更好的地方,她一一謝絕:“科頭鄉(xiāng)是我的娘家,我就想在這里好好工作,為家鄉(xiāng)人做點事。”僅僅一年時間,掛點貧困村友誼村就實現(xiàn)了脫貧摘帽,而她卻永遠倒在了扶貧路上,她用激情與赤誠踐行人生諾言,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學習扶貧英雄,廣大黨員干部要選擇對事業(yè)的勤勉執(zhí)著,自覺深入到基層,深入到一線,腳踏實地地扎根基層、建設基層。在改革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維護穩(wěn)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闖在前、干在先。默默奉獻、忠于職守,用鮮活、質樸的行動凝聚民心、贏得口碑。
“一枝一葉總關情”,面對公與私,他們選擇為民服務奉獻一生。對于扶貧英雄來說,農戶家就是他們上班的地方;白加黑就是他們的上班時間。云南紅河洲駐村扶貧干部吳志宏,家人生病住院,因為工作太忙,只能電話里關心問候;看望父親時接到工作電話,連面都沒有見到,放下東西就往回趕;在犧牲后仍捐獻器官,幫助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生命,2名患者重見光明……正是因為他們懷揣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美好夢想,才有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才有了不懼犧牲的勇氣。扶貧英雄的選擇,指引我們砥礪為民情懷,始終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不管身處哪個崗位、不管從事哪項工作,都要清楚服務群眾沒有內外之分,不能有“與我無關”的心態(tài),真正把自己“融進去”,從日常業(yè)務抓起,步步為民,干出成效。
根扎得越深,樹長得越高,步踏得越實,路走得越遠。郭彩廷、張華、張小娟、肖新泉、馮永成……他們的生命雖然定格在2019,但他們的選擇卻從未消逝。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從不畏懼困難,只有堅定信念。扶貧路上,蘊含了太多的艱苦與磨難,我們更要帶著心,去牢記那些扶貧英雄的選擇,并無時無刻地提醒著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1216/1070571.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邑縣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