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經(jīng)常性地就具體問題進行自我檢討,在自省中自警、在自知中篤行,是一個人不斷完善的重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干部必須嚴以修身,要重視反躬自省、自我批評,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勤于自我反省、不斷自我矯正,黨員干部就能更好地守初心、擔使命。
“一問自己的崗位職責是什么,是否真正做到了對黨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保定人民負責;二問自己干了什么、干得效果怎么樣,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三問自己還有什么沒有干好,有什么該干的還沒有干,是否真正找到了問題癥結;四問自己下一步該怎么改、怎么干,是否真正明確了整改方向和措施,以實際工作效果檢驗主題教育成效。”12月2日,省委書記王東峰在參加指導保定市委常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提出的這“四問”,不但是保定市委常委班子成員的修身“日課”,也是全省每一名黨員干部的修身“日課”。
初心和責任定義了“我是誰”。常發(fā)“四問”,首在問心、問責。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和作為,由初心和責任標定。堅定不移地守住初心、無怨無悔地承擔責任,才能行其當行、為其應為,為社會、國家、人民作出應有貢獻,書寫精彩人生。李保國之所以是李保國,呂建江之所以是呂建江,正是因為他們守初心、明責任,自覺地把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每一名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只有常發(fā)“四問”,才能更好做到在“知心”中盡心,在“明責”中擔責。
是否真正做到了盡心、擔責,最終要看實際行動和效果。常發(fā)“四問”,就要問行、問效。自己在一段時間內(nèi)都干了什么,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還是拼搏奮進、擔當盡責,令工作局面“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在一段時間內(nèi)干得效果怎么樣,是否完成了組織提出的要求、離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多遠?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崗位的工作進展是否合乎全局發(fā)展的要求?時時以此自問,才能避免成為“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用實干實政、實績實效體現(xiàn)初心、不負使命。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不斷修正中的進步。常發(fā)“四問”,就要問缺、問因。還有什么沒有干好、有什么該干的還沒有干——大醫(yī)院人滿為患,怎樣推進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公共醫(yī)療服務,讓群眾就近享受高水平醫(yī)療服務?冬季已至,供暖工作是否做到了“戶戶室內(nèi)如春”?清潔取暖、棚戶區(qū)和老舊小區(qū)改造、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等工作還存在哪些不到位之處?在不斷的反省和“復盤”中,實實在在地找到工作的差距所在、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補齊短板、推進工作。
發(fā)現(xiàn)問題,是為了整改問題;找準“病灶”,還要開好“藥方”。常發(fā)“四問”,必須問改、問策。自己下一步該怎么改、怎么干,首先要把措施想全、把整改抓實。一些地方為貧困村送去的無煙煤,卻被堆在墻角無人問津——怎么整改,才能讓既環(huán)保又惠民的好措施不落空?對諸如此類的問題,要舉一反三,制定“時間表”、明確“任務書”,以更精準完善的措施一個一個加以真改、實改,才能在“日改一非”“日拱一卒”中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問”既問出了思想層面的問題,又指明了守初心、擔使命、盡責任的具體方法。黨員干部常發(fā)此“四問”,就一定能更好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本色,我們的各項工作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