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提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從這個角度看,儒家眼中的君子,與當今領導干部的角色頗為相似。
當下,我們黨正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古代,君子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可以理解為古代君子的初心和使命。主題教育要求“找差距”,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自覺揭短查短,砥礪初心使命。儒家要求君子“內省”,經常反省自己的意識和行為,辨察剖析其中的善惡是非。主題教育要求“抓落實”,以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儒家強調“篤行”,要求君子品行純厚,切實地實行。領導干部弘揚“君子之德”,踐行“君子之道”,對發(fā)揮好“關鍵少數(shù)”作用,抓好新時代各項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當下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煉,可從以下關鍵詞入手。
一是正己。孔子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些話都在強調,對領導干部而言,能力水平很重要,但第一位的要求是“正”,要有公心、講公道,不然難以服眾,正所謂“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只有時時刻刻有“正己”的覺悟,堅守初心,在人所不知、己所獨知的內心裝一把戒尺,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才能堅定理想信念,養(yǎng)成浩然之氣,才能不謀私利、不徇私情、不縱私欲,辦事情、做決策時時處處出于公心,“為天下民,謀天下利”。
二是內省。有哲人說,如果人生能有“如果”,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都會成為偉人,這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重要意義??鬃訌娬{,“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曾子強調,“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省自己的不理智之思、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夠得到真切、深刻的收獲,如果疏忽怠惰,就很可能放過本該及時發(fā)現(xiàn)的缺點。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優(yōu)勢。“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領導干部要習慣多用放大鏡、顯微鏡照自己,發(fā)現(xiàn)不足,反思差距,使自己不斷完善、不斷進步,讓所作所為經得起群眾“評頭論足”。
三是恕道。簡單地說,恕道就是寬容,推己及人。內省是面向自己的,恕道則面向他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都強調說話做事要設身處地考慮對方感受、他人利益,這是正確處理人與人關系、人與社會關系的不二法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總會碰到各種難題,處在不同位置、擔負不同職責的人往往會有不同認識,這時候就要多講“恕道”,善于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光算自己的賬、講自己的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特別是一個單位的領導班子,更要堅持“和而不同”,堅持民主集中制,求大同、存小異,取長補短,營造一種堅持原則、充滿生機、積極健康的工作氛圍。
四是篤行。“篤行”就是不怕艱難困苦,持之以恒地踐行。干好一件事,須咬定目標、不務虛名、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抓落實”。反思我們日常工作的成敗得失就會發(fā)現(xiàn),想干好一件事情,必須有不怕困難的擔當精神和一錘一錘釘釘子的實干作風。1958年我國決定自主研發(fā)原子彈,“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回家對妻子說:“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從此鄧老隱姓埋名,與世隔絕26年,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一生。我們民族很多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物,面對艱難困苦依然矢志不渝、甘之如飴,關鍵在于他們一旦認識到了所從事事業(yè)的價值,就能排除萬難、篤定前行。現(xiàn)在我們推進工作肯定也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只有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具備主動擔當?shù)淖杂X、敢于擔當?shù)挠職?、善于擔當?shù)谋绢I,才能直面風險挑戰(zhàn),知重負重、攻堅克難,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成為帶領人民群眾戰(zhàn)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