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中國
——70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體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天安門廣場東側(cè),國家博物館。一件反映1949年開國盛況的珍貴文物,讓人們駐足——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名冊:82頁,600多個簽名。
當年,名冊送到毛澤東手中時,他將之稱為一本“天書”。
這是怎樣的“天書”?又蘊藏著怎樣的“密碼”?
“今天,我——一個普通女工,能夠站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講臺上說話,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12歲就做童工的上海工人代表范小鳳感慨萬千。
多年后,已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執(zhí)委的她憶起當年情形,依舊心潮澎湃:“那一刻,感覺自己擁有了全新的開始!”
“天書”的密碼,正是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幾十年后,又一位女工登上了國家最高民主殿堂——2008年,從四川武勝農(nóng)村走出的胡小燕,成為首批農(nóng)民工全國人大代表之一。
“當農(nóng)民工的生存環(huán)境、就業(yè)發(fā)展、子女就學等問題因為我的議案而得到更多改善,我切身感受到人民當家作主的光榮。”胡小燕說。
新中國,“新”就“新”在國家與人民的關系里。
開國大典前一天傍晚,毛澤東親自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揮鍬奠基,并宣讀碑文。
立碑,以人民的名義,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當一座座以人民為名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個個以人民為名的國家機構(gòu)應運而生——中國,從幾千年王朝之“家天下”變成億萬人民之“國家”。
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懷仁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9月20日下午,1197票表決,1197票贊成,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獲得通過,明確:一切權(quán)力屬于人民!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diào):“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
百年風雨滄桑,從未有這樣一個政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入黨的宗旨;從未有這樣一個一以貫之的領導集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946年,一名美國記者來到延安這樣描述:“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民’……”;多少年過去,“人民”二字始終被放在最高位置,從未改變。
今年5月,延安實現(xiàn)整體脫貧,延長縣天盡頭村也成為歡樂的海洋。
天盡頭村有多遠?名字就是答案。路難行,年輕人走出去就再也不回頭。
精準扶貧號角吹響后,政府把山上的荒坡地改成花椒園,把毛驢路變成水泥路,農(nóng)產(chǎn)品走出大山。路修通的那天,村里鞭炮放得震天響!如今村口立起一塊大石碑,上書三個大字——添勁頭。
從“天盡頭”到“添勁頭”,黨的十八大以來,到2018年底全國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相當于平均每分鐘就有近30人摘掉貧困帽子。
共產(chǎn)黨人“一個都不能少”的錚錚誓言背后,是280多萬名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盡銳出戰(zhàn),是無數(shù)共產(chǎn)黨員以熱血和忠誠寫就的反貧困斗爭偉大史詩。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福建東山島,當年風沙肆虐,森林覆蓋率僅0.12%。“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橫下一條心,帶領東山人民苦戰(zhàn)十幾載,終使黃沙變綠洲。
谷文昌的墓就在東山,如今老百姓每年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
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用生命向內(nèi)澇、風沙、鹽堿宣戰(zhàn);西藏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踏遍世界屋脊的山山水水,一腔熱血灑在雪域高原;福建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波生前“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
一個個愛民為民的共產(chǎn)黨的好干部,在人民心中鑄就不朽的精神豐碑。
金秋時節(jié),河北靈壽縣青廉村農(nóng)民王英潔新鑄的青銅鼎落成了。
13年前,王英潔的父親王三妮有感于國家取消農(nóng)業(yè)稅,鑄“告別田賦鼎”,紀念千年“皇糧國稅”終成歷史。
王英潔說:“今天我再鑄感恩鼎,感恩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
兩座鼎,一種情。“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心中始終重若千鈞。
共和國的大廈是靠一塊塊磚壘起來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革命時期,沂蒙紅嫂張淑貞撫養(yǎng)了40多個革命后代,而自家4個孩子夭折。暮年的她思維已經(jīng)混沌,夜里醒來經(jīng)常顫巍巍地把家門打開:“門關上了,部隊路過就進不來了。”
陳毅元帥感念:“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50多年前,河南林州10萬建設大軍苦干10年,硬是在懸崖絕壁間,鑿出一道“人工天河”紅旗渠。
41年前的冬夜,小崗人托孤求生、立誓為盟,在一張破損褶皺的薄紙片上,按下18枚鮮紅手印,“分田到戶”,被稱為“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進入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干”成為最響亮的動員令。如今,日均新設企業(yè)1.9萬戶,1小時移動支付約230億元、收發(fā)快遞近460萬件……向著百年奮斗目標沖刺,每個人都是追夢人,積聚起劈波斬浪的強大力量。
飛速發(fā)展的祖國,讓無數(shù)普通人有了出彩舞臺——
郭蘭英,在舊中國一出生就被拋棄、4歲進入戲班又被賣,在新中國成長為人民藝術(shù)家;
巨曉林,從陜西農(nóng)村走出來的農(nóng)民工,在鐵路建設大潮中一路成長為“知識型新型工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總副主席;
馬云,一名普通的教師,在風云激蕩的時代浪潮中踏浪揚帆,成就一個龐大的電商王國;
……
70年來,人民與國家共發(fā)展、與時代同進步。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有雄心、有信心朝著民族復興偉業(yè)奮勇前進!
世界之中國
——70年,見證中國全球坐標的深刻位移,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
“它被視作一輛不可阻擋的重型卡車,注定要主導21世紀。”2019年,新中國70周年華誕之際,英國《經(jīng)濟學人》這樣評述中國。
歷史,總要以更大的景深回看,才愈能發(fā)人深省。
1843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剛創(chuàng)刊的《經(jīng)濟學人》就發(fā)表首篇涉華報道,分析這個“中央王國”被堅船利炮轟開大門后能給大英帝國帶來多大利益。
2012年,中國經(jīng)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后,《經(jīng)濟學人》開辟中國欄目,指出:中國的發(fā)展會塑造全世界的未來。
一份西方老牌雜志仿佛一扇歷史窗口,透射出中國同世界關系的滄海桑田。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世界之中國。
從昔日砧板上任人宰割,到世界版圖中影響全局的關鍵力量,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quán)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開國大典剛結(jié)束,新中國第一批外交使者騎著自行車,穿過北京街頭興奮的人群,將毛澤東當天發(fā)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到各國舊駐華機構(gòu)代表手中。
新中國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首次叩響世界的大門。
70年間,建交國從18個增至180個,確立各種形式伙伴關系110對,中國的伙伴關系網(wǎng)絡遍布全球;
70年間,從被西方世界拒之門外,到參與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500多項國際公約,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gòu)中4名“掌門人”來自中國,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quán)份額升至第三位……中國的國際話語權(quán)全面提升;
70年間,從37國代表出席新中國首辦的大型國際會議,到今天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場外交”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閃亮名片。外媒評價:“條條大路通北京!”
70年間,歷史發(fā)生驚人逆轉(zhuǎn)——
從吸引外資到投資海外,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在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學會游泳;
從“留學潮”到“歸國潮”,回國發(fā)展成為數(shù)百萬海外學子的首選;
從“封閉大國”到“扛起全球化的大旗”,中國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中國擁抱世界,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20多年前,德國人赫爾曼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那時北京望京地區(qū),也就是今天西門子中國總部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草地,連出租車司機都不愿意來。”這位西門子大中華區(qū)總裁回憶。
今天,中國已成為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2018財年,西門子在華總營收達到81億歐元。
中國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全球商界精英。像西門子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yè)中,在華投資的已有約490家。
今天,中美貿(mào)易摩擦背景下,當美方要求美國企業(yè)離開中國時,喜林苑創(chuàng)始人林登發(fā)表公開聲明:“抱歉,我們不走!”
“中國給了我和我家人一個追夢的平臺。”林登說。
安全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不斷升級的消費大市場、堅定不移的開放政策……自信的中國,充滿著機遇。
開放的中國,同世界交融于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十多年前,一位名叫薩拉的美國母親決定嘗試一下不買中國產(chǎn)品的生活,結(jié)果從服裝、玩具到電器,想找到“中國制造”的替代品著實不易,最后不得不結(jié)束這場“有趣卻又充滿挫折的真實歷險”,感慨之余寫下《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
十多年后,越來越多外國人對在中國習以為常的高鐵、移動支付倍感新奇,期待有朝一日“帶回”本國。一位名為克里斯蒂娜的網(wǎng)民驚嘆:每個人都為未來興奮不已,而中國已經(jīng)生活在未來!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世界日益感受到“中國貢獻”的“升級換代”。
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對全球經(jīng)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積極參與全球經(jīng)濟治理;
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發(fā)展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
……
從“增長奇跡”到“減貧奇跡”,從“北京共識”到“中國模式”,中國的發(fā)展正不斷刷新著世界認知。
“世界歷史不僅沒有被福山所預言的西方‘自由民主’所終結(jié);相反,中國的崛起開啟了新的世界歷史。”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說。
30多年前,一位歐洲國家領導人稱中國只會“出口電視機”而無法提出影響世界的理念。
30多年后,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這樣表達對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中國方案的高度贊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在于創(chuàng)造了多少物質(zhì),還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
因為“一帶一路”合作,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東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回歐洲大港地位……
短短6年間,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寫入多份國際重要文件。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這是中國人的世界觀,樸素而又深刻。
70年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向世界張開雙臂;
70年后,中國仍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如此宣示:“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未來之中國
——70年,新的起點上開啟復興新航程,必將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9月25日23時21分,北京南苑機場。
“起飛!”最后一架客機在夜幕中騰空而起,告別這個近代中國最早的機場。約8分鐘后,飛機穩(wěn)穩(wěn)降落在當日投運的大興國際機場,順利完成跨時代的轉(zhuǎn)場。
8分鐘,短暫的飛行,跨越百年歷史——
仿佛一個隱喻,今天的中國就這樣揮別過往,飛向更壯闊的未來……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中國這樣有這么強烈的未來感。”科幻作家劉慈欣說,“這種未來感就是未來給人的吸引力。”
未來的中國是什么樣子呢?
騰格里沙漠南緣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郭璽說,未來中國,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
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說,未來中國,萬物互聯(lián)。6G投入使用,人工智能讓人力更少、生產(chǎn)更先進;
嫦娥系列試驗器總指揮葉培建說,未來中國,將在月球建立科考站,向火星和更遙遠的星球探索;
還有人說,未來中國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她是無法想象的,充滿了一切可能、一切奇跡……
時空穿越,恍然若夢!
猶記得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問未來之中國》。
——吾國何時可稻產(chǎn)自豐、谷產(chǎn)自足,不憂饑饉?吾國何時可自產(chǎn)水筆、燈罩、自行表、人工車等物什,供國人生存之需?吾國何時可行義務之初級教育、興十萬之中級學堂、育百萬之高級學子?吾國何時可參與寰宇諸強國之角逐……
“此十問俱實現(xiàn),則中國富強矣,國人安樂矣!”椎心泣血的十問,飽含著當年國人的夢想。
斗轉(zhuǎn)星移,日月新天!
此時此刻,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向復興夢想發(fā)起最關鍵的沖鋒。
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大發(fā)展歷史性交匯,相互激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勾勒出更加宏闊的時代背景。
未來之中國,必定是一個奮進的中國——
9月28日,日本大阪。3∶0!2019年女排世界杯賽,中國女排擊敗塞爾維亞隊,提前取得女排歷史上第十個世界冠軍。“女排精神”再一次振奮全國。
38年前,也是在日本大阪。21歲的郎平和她的隊友們,首奪世界冠軍,中國人發(fā)出“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的吶喊。
今天的中國人,已經(jīng)無需用一枚金牌證明自己的力量,但我們依然鐘情于為了祖國永遠奮斗的姿態(tài)!
“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戰(zhàn)。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
59歲的郎平和女排所代表的“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永遠年輕!
在中國科大量子工程中心一樓大廳,鐫刻著“中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趙忠堯留給后人的期待——
“我們已經(jīng)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困與落后,尚需當今與后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xù)努力。”
每次走過這里,在量子通信領域為中國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科學家潘建偉,總會感受到一種責任與奮斗的激情。
在奧地利留學時,他曾觀看過一部紀念“兩彈一星”功勛紀錄片。當看到郭永懷在飛機失事時為保護數(shù)據(jù),燒焦的身體與勤務員緊緊抱在一起,潘建偉淚流滿面:“我一定要回去……”
“我愛科學,更愛祖國。中國要再次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科技不能缺席,我不能缺席!”
前進路上,我們依然面臨風險挑戰(zhàn),依然會遇到驚濤駭浪!復興途中,我們依然要闖過新的“婁山關”“臘子口”!
從三大攻堅戰(zhàn)到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發(fā)展,從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從嚴治黨,從應對貿(mào)易摩擦到參與全球治理,依然要為之付出艱苦的奮斗與壯烈的犧牲。
未來之中國,必定是一個自信的中國——
就在1個多月前,創(chuàng)立39周年的深圳特區(qū),收到一份厚重的“生日禮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意見》。
改革開放點石成金,讓深圳這個當年的小漁村成長為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
有人評價,如果說當年中央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是“一次小心翼翼的啟航”,現(xiàn)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更是“一次志在必得的進軍”。
志在必得,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對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了堅定信心。
未來之中國,必定是一個強盛的中國——
“當后人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時,什么會是最重要的話題?”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經(jīng)濟學家泰勒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可能將由中國的驚人崛起而決定。”
2019—2049,那是一段更加壯闊的征程。
——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千年夢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化為美好的現(xiàn)實;
——到2035年,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
——到本世紀中葉,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屹立東方。
這將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彪炳史冊的不朽功勛,這將是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從歷史深處走來,縱使歷經(jīng)5000多年滄桑,中華民族也從未有過如此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偉大轉(zhuǎn)折——
70年前,面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說:“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
70年后,在意大利羅馬,習近平這樣闡述中華民族的浩瀚視野:“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聽吧,新長征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此時此刻,我們的耳畔仿佛又響起國歌激昂的旋律——
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前進,英雄的中國人民!
萬歲,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趙承、張旭東、熊爭艷、劉華、林暉、劉敏、朱基釵、齊中熙、何雨欣、鄭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