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反復證明,只有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才能把準時代脈搏、掌握客觀規(guī)律,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讓我們黨的基業(yè)長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各個歷史時期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調研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詮釋初心,為全黨樹立了標桿和榜樣。廣大黨員干部要向總書記看齊,持續(xù)轉變作風,主動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
端正態(tài)度提高認識找對痛點。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過程,既是黨員干部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也是黨員干部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因此,黨員干部只有轉變觀念,端正態(tài)度,經(jīng)常走出機關大院,走出辦公大樓,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各種形式和類型的調查研究,才能摸清問題、找對痛點,提升思想和認知水平,使各項決策與人民群眾實際需求合拍,經(jīng)得起時代風云變幻的考驗。
多串門多請教多解憂。用腳步丈量出來的調研才有泥土氣息,有群眾聲音的結論才有說服力。只有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時,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才能獲得第一手數(shù)據(jù)資料。所以,開展調查研究不能只滿足于“坐車轉轉,隔窗看看”,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到基層去,與群眾緊密靠在一起,多串門、多請教、多解憂。這樣才能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弄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握準確,進而找到科學決策、解決問題、推動發(fā)展的“金鑰匙”,將調查研究做實做到位。
帶著問題找規(guī)律抓本質。調查研究的目的不是“紙來紙去”,而是在于解決問題。因此,開展調查研究既要帶著問題出發(fā)、帶著問題上路,也要注重在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等方面求突破。這樣,我們才能在獲取大量零碎材料的基礎上,通過由表及里的思考與分析,找出內在的規(guī)律、抓住事物的本質,形成正確的決策,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真正讓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調查研究是幫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尋求解題之道的重要方法。只要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弘揚實事求是的精神、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瞄準真問題,下足真功夫,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能通過調研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領悟,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推動事業(yè)發(fā)展更加出彩。(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828/1056349.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