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標識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初心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標識

——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的認識與體會

朗朗乾坤,江山多嬌。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從哪里出發(fā)、為什么而出發(fā)。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光輝歷史就是一部初心永續(xù)的奮斗史。因為有了初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使我們黨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fā)展到今天的9000多萬名黨員。因為有了初心,我們黨才能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實踐表明,初心是我們黨對自身性質、宗旨、奮斗目標和崇高理想精神境界的高度凝練性表達,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標識,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1564627696658

一、這個標識源于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無比堅定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是第一次全面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科學洞見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jīng)典著作。它一經(jīng)問世,就在實踐上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深刻推動了人類文明歷史發(fā)展進程。

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黨有名可查的黨員烈士就有370多萬,比新中國成立時全國300萬黨員的總數(shù)還多。放眼世界歷史,沒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為踐行和堅持自己的信仰,付出過如此巨大而慘烈的犧牲。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28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面對的不僅有強大的中外敵人,還有更加強大的舊制度、舊勢力。任務之艱巨、環(huán)境之艱險、條件之艱難,世所罕見。是這370多萬共產黨員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生命和熱血為代價,團結帶領廣大民眾最終搬掉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為中華民族開辟了通向和平民主繁榮發(fā)展的新中國光輝道路,完成了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偉大使命。為什么我們的黨旗、國旗、軍旗是那樣得紅、那樣得鮮艷美如畫,因為370多萬名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她。

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出如此輝煌的精神奇跡和社會政治奇跡?當然是信仰的力量。這種信仰,從根本上說,就是堅信共產主義事業(yè)一定會勝利和實現(xiàn)。具有這樣信仰的人,必然實現(xiàn)精神的升華,成為具有特殊品質的人。黨的第一代領袖中,大多數(shù)人不是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是為了改變絕大多數(shù)人命運的這個信仰,而選擇了革命道路。換句話說,他們是放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選擇了革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

1921年7月,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規(guī)定,本黨的綱領是“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黨的一大第一次以最高綱領的形式宣布了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初心”。共產主義信仰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這個信仰,共產黨人就成其為共產黨人,就有一種浩然正氣,就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使命自覺。雷鋒、焦裕祿、楊善洲等楷模,一輩子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不懈奮斗,支撐他們的正是崇高信仰、堅定信念。

不忘初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長征的關鍵歷史節(jié)點,在中國由大向強發(fā)展的關鍵歷史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最嚴肅也最真切,最深刻也最平實,最重要也最明確的政治提醒和政治要求。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的政治蘊意,是每一位中國共產黨人都必須深刻思考的根本問題。黨的歷史深切地告訴我們,初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從一個偉大勝利走向另一個偉大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只有不忘初心、堅定信念,我們黨才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把全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來,更好更穩(wěn)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二、這個標識源于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始終堅持

兩個世紀以來,馬克思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業(yè)長存于世,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和發(fā)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xiàn)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極大地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

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近代中國陷入悲慘的黑暗境地,不屈不撓的仁人志士向世界尋求救亡圖存理論,中國成為各種理論、主義輪番上陣的試驗場,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無不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入中國,為中國的先進分子所接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的“三個偉大歷史貢獻”“三個偉大飛躍”,一個根本原因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踐已經(jīng)證明也將不斷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完全正確的。事實還告訴我們,這一科學理論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與我們黨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推動著我們黨進行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豐碩成果。從理論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來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破解民族解放獨立、國家強盛、人民富裕三大核心問題中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前進。在此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事實雄辯地證明,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我們的初心將會失去支柱和靈魂。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命脈所系,是從歷史走向未來的根本遵循。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xù)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讓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人類社會美好前景在中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發(fā)展出來!

三、這個標識源于對以人民為中心政治立場的忘我堅守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是決定“誰主沉浮”的最大力量,任何政權的成敗興衰都取決于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上,任何政黨的前途命運都決定于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秉承人民立場。毛澤東同志深刻指出:“從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討論其他任何別的問題,就是這個出發(fā)點,或者叫做立場。還有什么別的出發(fā)點、別的立場沒有?沒有了。為了全黨與全國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就是我們的立場。”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即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就是共產黨人永遠的初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中國共產黨永續(xù)傳承的紅色基因,也是帶領國家和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強大內驅。

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時談到,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八個字底蘊深厚、意涵豐厚。短短八個字,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辯證法,提綱挈領地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鮮明體現(xiàn)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出發(fā)點在“人民”,落腳點也在“人民”,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人格的鮮明價值指向。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養(yǎng)加強了,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等問題就會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趨、知所避、知所守,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困、不為情所惑,就能自覺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來為黨、國家和人民勤奮工作,而不去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取私利。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可謂是對“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生動解釋。中國共產黨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之中,把滿腔激情完全投入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中去,“我”已化在滾滾時代大潮之中。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絕不能忘記,我們打碎一個舊世界,為的是什么?我們建立一個新中國,為的是什么?我們不斷發(fā)展綜合國力,為的又是什么?答案永遠只是也只能是兩個字——人民。我們必須永遠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不忘信仰,不忘責任,不忘人民,清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基于什么樣的理想和目標而成立的,始終銘記和繼承前輩們以民族解放、民族復興為己任的共產黨員的精神,主動擔起更重的擔子,讓初心始終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一盞明燈,綻放出鮮明而獨特、絢麗而閃耀的燦爛光輝。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jīng)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責任編輯:劉媛校對: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