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青春記憶,無上的奮斗榮光。100年前的5月4日,在北京爆發(fā)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北京匯文中學親歷了這段光輝歲月?;赝麔槑V百年,感慨滄桑巨變,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努力從五四精神中汲取寶貴的思想養(yǎng)分,化作許黨報國、教書育人的不竭動力。
牢記五四歷史,加強對黨史和國史的研究,才能在沉思與對話中,獲得前進的方向感與原動力。在當年的五四運動中,匯文中學共有80余名學子參加了活動。那一刻,一所學校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前途交匯在一起。今天,從馬克思主義的大歷史觀出發(fā),進一步把資料搜集好、文物保存好,分類整理、系統(tǒng)研究、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保護和展示留存的史料,不僅為后人追思先賢、涵養(yǎng)情懷提供鮮活教材,亦是追問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的時代價值的重要途徑。
愛國情懷最動人,時時催人奮進。愛國,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和平年代,雖然看不到刀光劍影、流血犧牲,但勇做時代先鋒的拼搏精神和擔當意識不應淡化。青年教師和莘莘學子對建功成才、健康成長的追求,離不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離不開無懼犧牲、敢于獻身的使命感,離不開奮勇爭先、不甘人后的榮譽感,而這些都牢牢根植于愛國主義精神。面向未來,唯有激勵大家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把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結合起來,為中國夢匯聚更為強大的青春正能量,廣大青年學生才能做出無愧先輩的回答。
黨的事業(yè)離不開青年,青年學生的成長更離不開黨。新中國成立之初,工人作家吳運鐸為我們做了《把一切獻給黨》的報告。從那時起,被英雄感染的同學們創(chuàng)建了“吳運鐸班”,延續(xù)至今。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愛黨、愛社會主義密不可分。追夢青春,追的是中國夢。歷史與現(xiàn)實表明,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越堅強,青年學生越能充分發(fā)揮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政治建設,緊緊扣住“培養(yǎng)什么人”這個問題,在三尺講臺上守住陣地,強化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關心青年、服務青年,關愛學生、教育學生,帶領他們一生一世跟黨走,把個人的愿景融入復興的偉業(yè),“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創(chuàng)造活力之中國、現(xiàn)代之中國、繁榮之中國,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中實現(xiàn)青春的價值,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
(作者為北京匯文中學校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