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先生仔細擦拭墓碑上老伴的照片 趙杰 何劉/攝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這是很多人眼里愛情最美的模樣。這樣的愛情,我們身邊就有。
老伴去世5年來,陳老先生每年都會寫一首情詩懷念她。“世上只有老伴好,風雨同舟緊相隨。歲月深深永懷念,點點滴滴記心間……”3月27日,陳老先生帶著這首新寫的《思念曲》來到墓前,看望老伴。他還隨身帶著老伴的照片,“不管去哪里我都要帶著她,我覺得她還在我身邊。”
清明前,他如約帶著詩來
3月27日上午,93歲的陳爺爺捧著鮮花,又一次來到南京雨花功德園看望老伴。這次他來,有兩件重要的事要辦。
“一個是換照片。原來的照片是我倆的結婚照,太年輕了。現(xiàn)在換上了她出去玩拍的照片,開開心心的。”
另一件事,他又新寫了一首詩。
老伴去世5年,每年他都寫一首詩來紀念。今年新寫的一首《思念曲》,已打印出來,放在了墓前。
“天地相隔路迢迢,只有夢中緊相依”“您在天堂耐心等,到時相會永不離”……短短148字,陳爺爺?shù)吐暷畛觯劭艉瑴I。
臉貼臉,直到她心跳消失
1949年,陳爺爺和老伴第一次見面,就一見鐘情。“我當時在城建局工作,她1949年調到我所在的單位。”一提到老伴,陳爺爺?shù)目滟澗屯2幌聛恚?ldquo;她對工作非常認真,也非常關心人,單位很多同事都很喜歡她……”
那老伴是怎么看上他的呢?陳爺爺不好意思了:“她覺得我真摯直爽,工作勤勤懇懇。”
1952年,兩人領了結婚證,婚后有4個子女,一輩子沒吵過架。“我們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很不容易。照顧父母、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4年,老伴去世。“她突發(fā)心臟病,從住院到走,只有一個星期。”陳爺爺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六的晚上,“醫(yī)生告訴我,她病危了。我就一直陪著她。我的臉緊緊地貼著她的臉,一直在她耳邊說,‘我在你身邊,我在陪伴著你’。一直到第二天清晨6點,她的心跳逐漸消失,我的臉還貼著她的臉。”
這些年,陳爺爺一直覺得老伴沒有離開。“這5年,不管去哪里,我都帶著她的照片。”老人顫顫巍巍地拉開外套拉鏈,從里衣口袋掏出幾張老伴的照片,那是最靠近心臟的位置。翻著精心保存的照片,他說:“這張是我們去新馬泰旅游時拍的,這也是跟旅游團去玩時拍的……她笑得多開心。”
家里更是處處有老伴的照片。“我每天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床對面墻上她的照片。”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陳爺爺還會換上不同的照片。“冬天就換上她穿棉衣的照片,夏天就換上穿夏衣的照片。”晚上睡覺,陳爺爺會放一個玩具龍在以前老伴睡覺的位置,“因為我覺得她還在我身邊。”
這些詩里是說不完的想念
想念太多,他就會寄情于詩。一首首詩里全是他說不完的想念,而“重敘”是最常出現(xiàn)的詞。“真正幸福有老伴,夫妻孤獨心碎碎,忘不了,忘不了。”“只等天堂早相會,重敘親情笑對笑。”“生死相依,天堂重敘。千年共枕,再不分離。”
談及自己寫的詩,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以前談戀愛的時候都沒寫過情書。”陳爺爺說,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學,才學習寫詩,而老伴是最支持他的那一個。
“我寫的詩,她都看過。她都夸,寫得好!”說到這兒,陳爺爺沉默片刻,然后又笑著說:“都是寫著玩兒的,人生在世,知足常樂,我這一生已經很滿足了。”
如今,已經九旬高齡的陳爺爺經常瞞著子女悄悄出門,到墓地來。每次來,還會帶上小籠包、麻團、燒餅。“都是她最愛吃的東西。”
三年前,陳爺爺還為自己安排好葬禮,與雨花功德園簽訂了一份“生前契約”,成為江蘇簽訂“生前契約”的第一人。老人說,辦完這件事,他也可以期盼著,和老伴團聚了。(徐岑 徐蘇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