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古人視花椒為定情信物,在劉民田眼中,這紫紅色的小果也如紅線一般,將他和芹峪村緊緊系在一起。
芹峪村,位于門頭溝區(qū)雁翅鎮(zhèn)。村子?xùn)|、西、北三面的山坡上,種有百畝花椒林。
林中,一位穿著黑色夾克,臉帶風(fēng)霜的男子走走停停,不時用腳搓著地面,感受著土地解凍的程度。
“書記,怎么樣,什么時候上工?”一位村民和男子打著招呼。
男子抬起頭,嘴角帶笑,“快了。長得不錯,明年見果沒問題了!”
被稱為書記的男子,就是劉民田,今年54歲。三年前,他還在原市教育矯治局沐林教育矯治所任副所長,聽到司法行政系統(tǒng)選派干部到低收入村擔(dān)任第一書記的消息,他果斷報名。雖然已至職業(yè)生涯的末期,但視焦裕祿為榜樣的劉民田,仍然期待著在新的崗位上再做出點兒成績。
去農(nóng)村,劉民田原本沒覺得多難,因為自己就來自農(nóng)村,種植、養(yǎng)殖都不外行。可真正站在芹峪村村口,他有點蒙了——村子才5平方公里多一點兒,70來戶人家,不到200人,而且大多是老年人,劉民田倒成了村里的“年輕人”。
進村走訪,劉民田更覺得棘手——缺少水源,農(nóng)作物難以成活,山上長滿了耐旱的蒿草和荊條;村里原有的養(yǎng)雞場被關(guān)停了,留守村民幾乎沒有收入來源……
怎么辦?
雖有一籮筐問題,但長年從事教育矯治工作的劉民田,見過太多對生活絕望的人,“重燃希望,是最好的辦法。”劉民田說,給芹峪村找到希望,是他的首要任務(wù)。
自此,劉民田住進村大隊,甚至幾周不回家。每天,他串門、下地,和村民嘮嗑,幫著干雜活、農(nóng)活,“先混個臉兒熟。”
劉民田又向老東家求援,請來市監(jiān)獄管理局中心醫(yī)院的醫(yī)生為村民體檢。“我這輩子還是頭一回體檢呢”“可不是,查查放心”……劉民田收集好大家的體檢報告,和村干部一起為村民制定健康計劃。
“我們的身體狀況,書記都記著呢。”一位60多歲的村民說,2016年冬天,他和幾個人正蹲著焊鋼管,衣服竄上去,露著后腰,“書記看見了,就撿了塊空心磚,墊在我屁股底下,還對我說,‘您腰不好,扽扽衣服,別著涼了’”。
芹峪村周圍都是不穩(wěn)定山體,雨季時有泥石流、滑坡風(fēng)險。一下雨,別人都避雨,劉民田則冒雨出門,不間斷巡村,及時把村民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
逢年過節(jié),市司法局也來“送溫暖”,帶著米面糧油看望村民,走訪五保戶、低保戶。
漸漸的,村民把劉民田當(dāng)做自家人,用最淳樸的方式表達著親近——“劉書記,上我家喝酒去吧!”
劉民田串門的時候,總要帶上精心設(shè)計的調(diào)查問卷,黨的建設(shè)、文化建設(sh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村容村貌……他期待多了解一些村民的需求。
“您,啥都別干”;
“劉書記,你是外來人。跟你說,咱們村子那點兒梯田都說不上是土,就是風(fēng)吹來的沙子、石頭掉下來的末子,積攢成了地”;
“種啥都不愛活,更不好澆水”
……
村民的回答透著沮喪,仿佛一盆冷水澆在劉民田的頭上。
“自家種點兒花椒倒是能活。”一位村民的話,給了劉民田希望,不過村民馬上又“撤火”,“就是沒大面積種過,不知道具體怎么樣。”
“必須得試試,要不更沒希望了。”劉民田琢磨著,這花椒,沒準是條出路。
跑圖書館、上網(wǎng)查資料,兩個月,劉民田成了“花椒通”。
召開村民大會,村委會正式提出花椒種植項目。
“種不活咋辦?”“沒收成咋辦?”“賣不出去咋辦?”……村民議論紛紛,有顧慮,沒信心。
“大家伙兒,知不知道今年最好的花椒品種,市場銷售價多少錢?”“43塊錢一斤!”劉民田話一出口,大家都安靜下來。
“這個品種叫‘大紅袍’,山東產(chǎn)地和咱們這兒緯度差不多,氣候環(huán)境也和咱們村類似。”
“那咱們這兒也能種?”村民們來了興趣。
“花椒樹的壽命在50年到80年,比一般的農(nóng)作物活的時間長。而且結(jié)果后分量輕,采果容易,收獲期、儲存期都挺長,用途廣泛,能食用還能入藥。咱們村里都是老人、婦女,等花椒成熟了,每個人每天上山背下三斤五斤的,不成問題”……
劉民田話音未落,掌聲響起,村民們興奮起來。
“咱們村可是缺水,種花椒,也得澆水吧?”還是有村民不放心。
“我這個‘第一書記’也不是空手來的,我可以向市司法局申請幫扶資金,幫助咱們鋪設(shè)通向山坡的水管,解決水源問題。”
劉民田的承諾給大家吃下定心丸。
果不食言,市司法局很快批下來15萬元幫扶資金。水管,開始向山地鋪設(shè)。
2017年春節(jié)剛過,劉民田又和村干部趕赴山東察看、購買花椒樹苗。
這年春天,青幽幽的花椒苗,一株一株鋪滿了村外的山坡,第一期50畝花椒,像彩筆,給黑黃色的山坡染上色彩……
自此,村民們像看護寶貝一樣,守護著這片花椒:春天,除草;夏季,澆水;秋天,施肥;冬季,培土……就算沒有農(nóng)活兒,大家也愿意聚到花椒地?zé)狒[熱鬧……曾經(jīng)沉悶的山村,因為花椒,生動起來。
有了種植維護經(jīng)驗,村委會又申請了后續(xù)50畝花椒地項目。花椒樹從成活到收益,得四五年,劉民田又引入林下套種——在樹苗旁種下倭瓜、蘿卜,既能供村民食用,還能外銷。
“今年,低收入戶全部脫貧,是我的目標(biāo)。”劉民田說。但他也不希望村民們“一切向錢看”,他希望留住村莊的淳樸、人情還有美麗。
于是,原本“光禿禿”的芹峪村,種上了丁香、木槿、月季,街道上掛上了中國結(jié),村口制作了彩燈景觀……劉民田還積極抓黨建、講黨課、學(xué)黨章、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今年更是通過“學(xué)習(xí)強國”APP為村民開起了“線上課堂”。
兩年任滿,村民舍不得劉民田,劉民田也放不下芹峪村,原單位也希望劉民田能堅持把事情做完,最終,劉民田任期延至明年11月。
眼見著花椒結(jié)果期將至,劉民田又規(guī)劃著倉儲、風(fēng)干、深加工……
“也許,我不能待到那個時候,但我想給村里留下點思路和經(jīng)驗,也能讓村民對生活再多些希望和憧憬。”劉民田說著,望向山坡,仿佛看到了紫紅一片的花椒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