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前夜,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兩個務必”體現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歷史上,我國一些著名政治人物對奪取政權后如何保持長治久安都有過深刻思考。唐朝初年,魏征和唐太宗在探討創(chuàng)業(yè)和守成哪個更難時就認為守成更難,他說:“既得之后,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這就是說,奪取天下后,統(tǒng)治者容易驕奢淫逸,國家因此就會逐漸衰敗,所以守成更難。在《諫太宗十思疏》里,他又提出:“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這些論述都包含著深沉的憂患意識。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一貫注重從歷史上汲取經驗教訓,曾經把郭沫若敘述李自成起義軍失敗教訓的《甲申三百年祭》當作整風文件看待。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時,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zhàn),即將完成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歷史任務,掌握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擺在了黨的面前。隨著中國革命局勢勝利發(fā)展,我們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將由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轉向掌握全國政權、領導人民建設國家,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將由農村轉向城市,這是一個重大歷史轉折。如何使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zhí)政考驗,防止出現驕傲自滿、貪圖享受、脫離群眾而導致人亡政息的危險,是我們黨面臨的全新的歷史課題。歷史的事實證明,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極具先見之明。建國初期,由于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黨內一些意志薄弱的人開始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有的甚至在封建余毒和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下,貪圖享樂、以權謀私,比如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專員張子善腐化墮落,因貪污盜竊巨額國家財產被處決。毛澤東同志指出,正是因為他們倆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這樣,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歷史經驗表明,奪取政權不容易,鞏固政權更不容易。執(zhí)政黨只有艱苦創(chuàng)業(yè)、勵精圖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如果驕傲浮躁、奢侈享樂、濫用權力,就會瓦解執(zhí)政基礎,削弱執(zhí)政能力,最終喪失執(zhí)政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當前,我國發(fā)展形勢總的是好的,但面臨的風險也是多方面的:從國際看,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huán)境復雜嚴峻;從國內看,我們也進入了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矛盾更加復雜,既有過去長期積累而成的,也有在解決舊矛盾過程中新產生的,大量的還是隨著形勢變化新出現的。古人說,禍患常積于忽微??床坏斤L險就是最大的風險,狃于積習忽視風險苗頭往往造成大的災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記“兩個務必”,時刻不忘居安思危,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朝乾夕惕的精神狀態(tài),堅決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在新時代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
“兩個務必”體現了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事業(yè)成就,社會進步,從來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甚至要付出巨大的犧牲。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肩負著繼續(xù)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和艱巨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沒有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不可能取得成功。在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夜,毛澤東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必須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強調:“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高度重視中國搞現代化,并要求全黨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傳統(tǒng),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這是改革開放初始階段全黨的共識。我們的國家越發(fā)展,越要艱苦創(chuàng)業(yè)。提倡艱苦奮斗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牢記“兩個務必”,2014年6月,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兩個務必’,自覺為黨和人民不懈奮斗,不能安于現狀、盲目樂觀,不能囿于眼前、輕視長遠,不能掩蓋矛盾、回避問題,不能貪圖享受、攀比闊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70年來,正是經過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的大力倡導和全黨同志的身體力行,“兩個務必”成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斷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證。從“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谷文昌、“綠了荒山,白了頭發(fā)”的楊善洲、“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廖俊波,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始終胸懷遠大理想,用赤誠和生命彰顯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都是“兩個務必”的生動體現,說到底都是黨的革命精神的發(fā)揚光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建設社會主義需要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的問題和困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兩個務必”是我們黨密切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思想基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千百年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歷史前進的足跡告訴我們的真理。近代歷史上,太平天國自1851年金田起義后,所向披靡、勢不可擋,短短兩年時間即定都天京(即南京)。然而,正當革命勢頭蒸蒸日上時,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卻沉湎于奢靡之中,“安樂坐天朝”,追逐享樂和特權,嚴重脫離了民眾。洪秀全“日驅男婦萬人,并力興筑”天王府,“城周圍十余里,墻高數丈,內外兩重”,他深居宮中十余年,耽于享樂,荒于政事,未出天京城門一步。楊秀清出行乘48人大黃轎,前后儀仗數里,“役使千數百人,如賽會狀”。奢靡腐化使太平天國逐漸失去了初起時的朝氣和民眾的支持,一步步走向敗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赡苡羞@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70年前,正是懷著這樣清醒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70年來,我們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建設,嚴懲腐敗,因而始終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今天,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這場“考試”還在繼續(xù)。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長期復雜,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尖銳嚴峻。在堅持“兩個務必”方面,我們還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一些地方還有不小的市場,在一些黨員干部中貪污腐敗、脫離群眾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可以說,“四風”是共產黨人革命意志的腐蝕劑,是滋長各種腐朽思想的溫床,也是牢記“兩個務必”的大敵。如果不堅決糾正“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執(zhí)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推進作風建設,出臺并堅持實施八項規(guī)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卓著成效,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我們黨近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證明,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興衰成敗的大事。面對國內繁重艱巨的改革發(fā)展任務,我們必須牢記“兩個務必”,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始終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方位上都提出牢記“兩個務必”,說明“兩個務必”既具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和精神,又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時代價值。正是因為始終堅持和強調“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對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和戰(zhàn)略考慮,我們要不斷學習領會,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不斷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風雨歷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