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臺灣的夜晚生活——聽聽老歌,吹吹涼風,旁邊的樹上打著光,像我們看的臺灣電影里常出現(xiàn)的鏡頭。
有一天,臺灣報紙上報道說有個地方梅花開了。我是畫家,對梅花很感興趣,所以就去了。去了以后我一看,就三兩枝梅花開了,心里有點失望。但我看周圍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拍照片。我們大陸的梅花一般是一片一片地開,至少是一個院子一個院子地開。但這里僅有幾枝梅花開了,卻有人津津樂道。這就是文化的差距、地理的差距、物質(zhì)的差距,當然慢慢也就導致了人生的差距。
有時,我在路上邊走邊觀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到有人排隊,也會跟過去看看。這(上圖)就是烤爐餅,我排隊買了兩個,卻沒有吃出其中滋味。但是當?shù)厝撕芟矚g這個小吃,這算是一道風味。我在電視上或者圖片上??吹脚_灣的夜市熱鬧非凡。到當?shù)睾?,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還有口味的差異,比如一個小點心或小餅,當?shù)厝速澆唤^口,我們吃了以后卻并沒有那么強烈的感覺。但當?shù)厝司褪菚榱诉@一塊餅去排隊買。
在河邊,還有這樣的景區(qū),它記載著過去的生活,是帶有非遺性質(zhì)的紀念。這種船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使用,很少見了,所以當?shù)卣桶阉鳛榫坝^布置起來了。
我在臺灣一年期間,因為過年的時候沒回大陸,當?shù)氐呐笥丫屠业剿麄兊哪曦浗秩タ戳丝?。臺北市有一條叫迪化街,“迪化”就是烏魯木齊。臺灣光復以后,大約1947年,一個設計上海城市的規(guī)劃師受邀到臺灣去規(guī)劃城市,他把主要的街道按“忠孝仁義”命名,比如忠孝路、仁義路,而其他周邊區(qū)域全部都用地名來命名。迪化街在臺北市偏西北的方向,是一條年貨街,里面主要是買過年吃的糖果或者其他配料等。進入這條街一看,街上熙熙攘攘,大約五百米長,兩邊全是賣年貨的。而且為了推銷年貨,商戶會免費給你品嘗一塊糖、一塊點心或一杯水,每家都是這樣。五百米走過去,如果每走一家喝杯水吃個點心,我估計中午就不用吃飯了。而且商戶也不會不耐煩,你不買也沒關系,他們就等重要的大客戶專門來買他們的東西,一次可能就把錢賺夠了。
這條街的建筑是日偽時期修造,可以看出,有一些巴洛克式的柱子,還有一些浮雕式的裝飾品,下面有簡易的棚子,人都把街道占滿了。臺灣大約在過年前兩個禮拜開始有很繁密、熱鬧的民間活動。這也是臺灣人民生活的一種折射。當然,這里頭除了賣糕點食品之外,還有很多生活用品,非常豐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