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讀人徐川: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不僅鍛煉了習近平同志的才干,同時也充實了他豐厚的學識,這為他后來報考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憑借著勤奮學習、堅韌不拔的勁頭,讀書學習真正改變了習近平同志的命運。
1975年,習近平到清華大學,在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yè)度過了大學的四年生活。
大學畢業(yè)后,習近平同志走上了工作崗位。無論是在河北正定、福建廈門、寧德等地方上任職,還是后來主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包括后來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讀書學習的習慣一直伴隨著習近平,學習真正成為了習近平同志的“人生成長之梯”。
十八大以后,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開始了更加繁忙的治國理政。雖然日理萬機,但是讀書學習的習慣一直沒有變。
可以說總書記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不斷地啟發(fā)和鼓舞著我們,無論是少年還是老年,無論是個人還是政黨,無論是群眾還是干部,無論是修身還是濟世,學習都至關重要。一句話簡單概括: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前面我們說完了“為何學”的問題,下面一個問題就是“學什么”。
我們知道,人類的知識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每一個行業(yè)、每一個領域都有著讀不完的書,學不完的知識。很多時候,我們也想坐下來安靜地進行學習,這時候就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學什么,不知道該從何學起。
帶著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來看總書記的精彩論述。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無論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還是現(xiàn)在的亞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們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tài)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diào),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主持人康輝:
這是2014年9月24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 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的時候他的一段講話。這段講話當中,總書記也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話,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里有一句大家特別熟悉的成語,就是“孤陋寡聞”。總書記引用的這句話典出何處?現(xiàn)在我們請蒙曼教授給大家講一講。
經(jīng)典釋義人蒙曼: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個出自于《禮記·學記》。
《學記》這一篇是專門講教育問題的,既然講教育問題,就會涉及到一個話題,怎么樣才能學得好,怎么樣又會學不好?那在《學記》這一篇文章里,講怎么樣就會學不好的時候,它講了六種可能,其中一種可能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獨學”,什么是“獨學”???獨學就是一個人學習,沒有朋友跟你一起切磋琢磨,那會有什么后果呢?兩個后果:
第一個,孤陋,就是見識淺?。坏诙€,寡聞,就是見識不廣。
一個人既學識淺薄又見識不廣,就很容易成為井底之蛙,就會固步自封,就會夜郎自大,然后就很難再進步了。怎么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也很好辦,你就廣交朋友,集思廣益不就可以了嗎?
所以,我們所謂廣交朋友,并不是濫交朋友,而是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就是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樣我們的眼界、心胸才能放開,我們才能進步。
我們?nèi)缃襁M入了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了,我們再向別人學習,不用像唐僧西天取經(jīng)那樣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了,可以說我們現(xiàn)在想學習,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做到。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格外珍惜這個時代賜予我們的機會。你想,互聯(lián)網(wǎng)那么發(fā)達,與其聯(lián)機游戲,不如集思廣益,跟全世界的人交朋友,跟全世界的文明交朋友,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這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也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講得特別地生動,尤其是那句,與其聯(lián)機游戲,不如集思廣益。其實沒有集思廣益,哪兒來的聯(lián)機游戲???任何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通過學習這樣的途徑獲得的。
關于“學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論述當中,也給大家提供了三個參考方向,我們繼續(xù)請徐川老師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讀書學習,給過三個參考方向: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書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別是我們國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
我就把這三個方向總結(jié)為三句話:把牢定盤星;錘煉金剛鉆;守護傳家寶。
我們先來看第一句話——把牢定盤星。
定盤星指的是理想信念,要目標堅定,要心思如一,要心無旁騖??倳浽?jīng)反復、多次地強調(diào)過我們要好好地學習、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的理論著作。因為從人類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和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理論能夠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任何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接下來說第二句——錘煉金剛鉆。
我們常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但是如果要攬瓷器活,或者說不得不從事瓷器活,那就得擁有金剛鉆。我們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那何不用到之時趕緊讀呢?
從2013年12月31日至今,習近平同志以國家主席的身份連續(xù)五年發(fā)表了新年賀詞,我們也通過媒體看到了總書記發(fā)表新年賀詞之時身后那偌大的書架。據(jù)媒體梳理統(tǒng)計,他身后的書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文學、歷史、科學素養(yǎng)等等門類。我們能看到的書目有,《詩經(jīng)》、《宋詞選》、《魯迅全集》、《老舍全集》、《李比希文選》、《21世紀資本論》、《抗日戰(zhàn)爭》等等。所以其實我們從這個書架上的書目就可以看得出來,總書記正是在不斷地汲取著古今中外的很多民族的智慧,把它轉(zhuǎn)變成治國理政的遠見卓識。
下面說第三句——守護傳家寶。
所謂傳家寶就是要讀經(jīng)典、讀原典,讀那些被反復證明了的有價值的書籍。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因為經(jīng)典是歷史的選擇,是時間的積淀,是大眾的典范。經(jīng)典往往已經(jīng)變成我們社會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讀、理解社會萬象的一把鑰匙。
可以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總書記本人語言魅力大放異彩之處。大家想想,一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彰顯的是大國大黨的自信,體現(xiàn)的是從容清醒的淡定,表現(xiàn)的是埋頭苦干的決心;一句“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描畫的是廣大青年乘社會主義建設長風,在祖國放飛青春夢想的鴻鵠壯志。詩詞信手拈來,典故娓娓道來,可以說,總書記在用他本人的實踐在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言。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學什么的話,聽了總書記的推薦,我們應該清楚該怎么做了。
學習應該都是要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學習方法非常重要,下面一個問題就是“怎么學”。我們說方法不對,功夫白費,不僅會挫傷我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學習效率。那么關于學習的方法,總書記又有什么樣的精彩論述?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年輕有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wěn)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是最忌諱的。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聽到的這段講話是2014年5月4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他講的一段話。面對著這些青年學生,我覺得總書記特別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會跟這些學生講,怎么樣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能。也是在這段話當中,他引用了《禮記》當中的那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講了五種學習方法,也是學習的五個階段。現(xiàn)在,我們請蒙曼教授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經(jīng)典釋義人蒙曼: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五個短句子出自于《禮記·中庸》?!吨杏埂废鄠魇强鬃拥膶O子子思的作品,講的是儒家的人性修養(yǎng)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講了這段話,講的其實是一個治學的問題。治學應該怎么治呢?就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什么含義?所謂博學,就是廣泛地學習;所謂審問,就是仔細地詢問;所謂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謹慎地思考;所謂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所謂篤行,就是忠誠地踐行。這五個短句子這是學習的五個階段,也是五個層次,彼此之間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篤行”它是問學的最高階段,也是一切學問真正的出路。只有從實踐上下功夫,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篤行上下功夫,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學問才能夠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五個學習方法不僅是問學的妙道,它也是人生的妙道。我們每個人面對這個紛紛擾擾的、復雜多變的世界,其實都需要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智慧,那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發(fā)現(xiàn)真理之后,又要有投身生活的熱情,有踐行理念的熱情,這樣才能夠?qū)嵺`真理,才能夠改造社會。這個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期望,也是對時代的期望。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蒙曼老師的講解。
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學習來說,我們要尋找到的這個“器”就是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關于學習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還有哪些重要的論述?我們再一次請出思想解讀人徐川老師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剛才蒙曼老師的講解讓我也很受啟發(fā)。在我分享之前,我想先請現(xiàn)場的觀眾談一談自己對學習方法的理解。
觀眾:
老師您好,我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學生。那我在這兒想談一談我對“學問思辨”的我自己粗淺的見解。
我們英語學院有一門特色課程,它叫“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性思維的意思。在這個課堂中,我們經(jīng)常會有論辯,有同學和同學的論辯,也會有同學和老師的論辯。在這些論辯的過程中,我們向內(nèi)求,去思索,也向外輸出,去表述我們自己的想法。最后,會有達成一種對文章的共識。我覺得這種過程是非常令人享受的,其實“學問思辨”這四個理念也都貫穿在這個過程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